前言
据中国胃肠外科联盟2014—2021年的数据统计,在我国临床收治的胃癌患者中,早期胃癌仅占20%,而局部进展期及晚期胃癌占比高达80%。过去四十年间,尽管化疗方案不断优化,但传统化疗的疗效已触及瓶颈,晚期胃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仍难以突破1年。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的崛起为这一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突破,晚期胃癌的治疗模式已从化疗时代迈向免疫治疗时代。
全球范围内,中国学者在胃癌免疫治疗领域贡献了近半数研究成果,彰显了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学术影响力。2024年ASCO GI大会上,由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和孟祥瑞教授牵头开展的“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及化疗一线治疗晚期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研究初露锋芒;2025年ASCO GI大会上,该研究进一步更新数据(摘要号:#423),以更成熟的随访结果和更深入的分析,为晚期胃癌的精准治疗提供了重要循证依据。
PD-L1低表达人群面临免疫治疗困境,“免-靶-化”联合策略曙光初现
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D-L1)的表达水平是预测ICI疗效的关键生物标志物。CheckMate-649、ORIENT-16、RATIONALE-305及KEYNOTE-859等多项研究证实,PD-L1联合阳性评分(CPS)≥5的患者可从免疫联合化疗中显著获益,而CPS<5的群体则疗效有限。Meta分析进一步表明,PD-L1低表达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RR)和无进展生存期(PFS)均显著低于高表达人群。这一结果促使国内外指南对免疫治疗的推荐采取分层策略:高表达人群作为优选适应症,低表达人群则亟需更优化的联合治疗方案。
肿瘤血管异常化是免疫抑制微环境(TME)形成的重要机制。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抑制VEGFR信号通路,可促进肿瘤血管正常化,改善T细胞浸润,从而逆转免疫抑制状态。呋喹替尼作为一种高选择性VEGFR1/2/3抑制剂,在临床前研究中展现出显著的免疫调节活性。其与ICI的联用,理论上可通过“血管正常化+免疫激活”的双重机制增强抗肿瘤效应,为PD-L1低表达患者提供潜在解决方案。
在2024年ASCO GI大会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王峰教授和孟祥瑞教授牵头开展的Ib/II期研究探索了特瑞普利单抗(PD-1单抗)联合呋喹替尼及SOX方案(奥沙利铂+S-1)一线治疗HER2阴性晚期转移性胃/胃食管结合部腺癌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采用3+3剂量递增设计,最终确定呋喹替尼5mg/d为推荐II期剂量(RP2D)。截至2023年8月,17例患者的数据显示:ORR达56.3%,疾病控制率(DCR)为100%,中位PFS为9.3个月。值得注意的是,PD-L1 CPS<1的患者ORR达66.7%,提示该方案可能突破PD-L1表达的限制。安全性方面,3级及以上不良事件发生率低(11.8%),未出现治疗相关死亡。
图1 研究设计
2025ASCO GI数据更新:三联疗法突破PD-L1 CPS限制,低表达人群获益显著
在2025年ASCO GI大会上,该研究进一步更新了随访时间更长、样本量更大的II期数据。截至2024年8月,共纳入32例患者(Ib期9例,II期23例),中位年龄62岁,88%的ECOG PS评分为1,31%有肝转移。31例患者完成PD-L1 CPS评估。人群特征显示:40.6%的患者CPS<1,68.8%的患者CPS<5,覆盖了从阴性到低表达的广泛谱系,为亚组分析提供了坚实基础。
在30例可评估患者中,ORR提升至63.5%(95% CI: 43.9–80.1),其中4例达到完全缓解(CR),DCR为96.7%。中位随访10.94个月后,中位PFS为9.33个月(95% CI: 5.68–未达到),总生存期(OS)尚未成熟。
表1. 疗效评估数据
图2. 可评估患者的中位PFS
亚组分析揭示了不同PD-L1 CPS表达人群获益的关键趋势。在PD-L1 CPS<5患者中,ORR为65.0%,中位PFS达12.68个月,优于CPS≥5组(ORR 55.6%,PFS 8.11个月);PD-L1 CPS<1患者ORR高达75.0%,PFS为12.68个月,显著优于CPS≥1组(ORR 52.9%,PFS 8.11个月)。这一结果颠覆了传统认知,提示特瑞普利单抗联合呋喹替尼和化疗可能通过协同作用,在PD-L1低表达人群中激活免疫应答,从而弥补PD-L1信号的不足。
图3. 不同PD-L1 CPS人群的PFS
在安全性方面,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AEs)以1-2级为主,包括低蛋白血症(50%)、贫血(41%)及血细胞减少(34%)。3级TRAEs仅见于2例患者(肝功能受损、高甘油三酯血症),无4级事件或治疗相关死亡。这一安全性特征与2024年数据一致,证实了三联方案耐受性良好,毒性可控,具有临床可行性。
专家简介
王峰 教授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肿瘤科病区主任、党支部书记
河南省卫生科技领军人才、美国Georgetown大学访问学者
河南省卫生健康中青年学科带头人、《食管疾病》杂志副主编
2020年“人民好医生.金山茶花计划”杰出贡献奖(食管癌领域)
国际食管疾病协会(CSDE)中国分会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理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食管癌专家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癌、肝癌、胰腺癌专委会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常委
国家癌症中心食管癌质量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食管癌、肉瘤、国际医疗交流专委会委员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食管癌、胃癌专委会副主委、常委
河南省医学会肿瘤分会食管癌学组组长
河南省抗癌协会肉瘤专委会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委会副主委、青委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胰腺癌专委会副主委
河南省上消化道肿瘤转化研究医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河南省消化道肿瘤免疫耐药及转化研究国际联合实验室主任
主持有国自然、省自然面上项目,发表《LancetGastroenterology&Hepatology》等论文,参与编写了国家卫健委《食管癌诊治规范》、《消化系统肿瘤合理化用药指南》、《CSCO食管癌诊治指南》等。
孟祥瑞 教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肿瘤科,博士、副主任医师
河南省抗癌协会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委会副主委
河南省抗癌协会食管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河南省肉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北京癌症防治协会食管癌委员
河南省肿瘤药物临床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老年肿瘤学会委员
河南省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河南省神经内分泌肿瘤专业委员会委
撰写:Dreams
审校:Dreams
排版:Aurora
执行:Squid
本平台旨在为医疗卫生专业人士传递更多医学信息。本平台发布的内容,不能以任何方式取代专业的医疗指导,也不应被视为诊疗建议。如该等信息被用于了解医学信息以外的目的,本平台不承担相关责任。本平台对发布的内容,并不代表同意其描述和观点。若涉及版权问题,烦请权利人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