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1946年,杨润贵率领的独立大队与主力部队走散,在寻找主力部队的路上,突然发现一支我军装扮的部队,正大步走在公路上,这支“友军”装备整齐、精神饱满。
教导员得到侦察兵传来的消息,立刻拿起望远镜查看,仔细辨认后,对手下的战士说:“你们看清这是谁的部队吗?”其他人闻言纷纷摇头,因为不知对面的身份,杨润贵没有选择上前接头。
正是他的谨小慎微,挽救了全体将士的性命。
一、中原突围,九死一生
1946年夏,蒋介石为了自己的野心,不顾全国人民的强烈反对,直接调遣大军备战,初次集结三十万大军,直奔我军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各大解放区。中原军区虽以最快速度反应,但依旧被敌人包围。
此时我军没有正面交锋的能力,军区下令让各部队立即突围,借助游击战跟敌人突围。这场中原突围战打得十分艰难,最终在王震将军的领导下,359旅暂时摆脱敌人的围剿。
可部队到达陕南地区却遇到更棘手的问题,仓促突围,我军跟党中央失去联系,全旅上下唯一的宝贝电台,还在战斗中被敌人击中报废。
此时身处陕西的胡宗南得知359旅的消息,立即集结兵力开始围剿这支部队,十多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为了集体的利益和顾全大局。
徐国贤身为359旅的领导干部,孤身带领717团钳制敌军主力部队的注意力,完成反向突围,试图缴获一部电台,从而掩护其他部队完成突围回到陕北地区。
徐国贤带领部队向秦岭前进的路上,遭遇敌军十多次进攻,都被他利用游击战术摆脱。在他的掩护下,主力部队压力大减,孤注一掷朝一个方向进攻,成功冲出重围。
此时717团的任务顺利完成,剩下的就是向北方前进,试图与大部队靠拢。长时间的战斗让战士们十分疲惫,仓促行军和十多天的战斗,让携带的粮草早已见底。
为此副旅长让战士们进入眼前这座小镇打听情况,并顺带采买粮食。他们来到嘴头镇,靠近才发现,镇里的百姓们为了活命,早就跑光了,只剩下一座光秃秃的小镇。
眼见没有敌人在这里布防阻击他们,徐国贤松了口气,立马让部队进入镇子里休整半天。为了谨慎起见,他还是让二营长和三营长分别从另外两个方向进入镇子,以免遭遇不测。
经过十多场战斗,全团伤亡过半,仅剩300多人。很快,两位营长在镇中心会合,没有遭遇敌人。王营长让通信员将消息传递给副旅长,可通信员前脚刚走,后脚就发生了战斗。
他们身后敌人追了过来,大约一个团的兵力。敌军装备精良,人数是我军数倍。幸好提前发现敌军追来,战士们都在镇子里,可以依靠镇子里的建筑当掩护发动反击。
战斗开打响后,没过多久天黑了,因为战斗突然打响,二营三营的战士们突然跟徐旅长率领的一营走散了,剩下两个营战士因为战斗再次减员,生下不到一百人,两营合并在一起组成一支独立大队,共同突围,脱离眼前的困境。
此时秋夏交替,夜晚非常黑,连星星都看不到,正好掩护独立大队趁着夜色前进,部队接近一道山沟处,却隐约听到敌人交谈的声音,敌军指挥官大言不惭道:“今晚休息好养足精神,明天随我一起活捉这群‘八路’,立下大功,获得赏赐,然后去吃香的、喝辣的。”
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堵住向外唯一的山沟出路,变得有恃无恐起来,山沟两侧的悬崖峭壁崎岖难走,教导员杨润贵察觉后心急如焚,一旦天亮,他们八十多个人根本藏不住,被敌人发现就危险了。
可没有其他出路,他想到从悬崖翻越过去,虽然危险,但这是他们唯一的生路,因为悬崖陡峭,敌人没有设防,在困境下战士们的潜力被激发出来,战士们互相帮助,攀登上陡峭的悬崖。
一番努力下,大家全都成功翻过陡峭的悬崖,站在山的另一面,大家都有些不敢相信,等天亮之后,敌人一番搜查才发现,我军以一种不可能实现的方式闯出他们的包围圈。
敌人看着悬崖峭壁开始怀疑人生,试图攀爬一下到了一半就开始打退堂鼓,就连想到这个办法的杨润贵多年以后重回这道山沟,看着眼前的崖壁都有些不敢置信,自己等人竟然能够翻越过去。
二、是敌非“友”
翻越过去后,杨润贵看着眼前平坦的大道有些不知道怎么走,平路太危险,目标太大,敌人很容易围剿过来,他们人数不占优势,众人商讨的过程中,杨润贵则是耐心的观察周围地形和环境。
临近中午十分,没有商讨出一个好的结果,部队休整时,突然看到一支不认识的队伍,他们浑身上下非常整洁,仿佛来到这里一场仗都没打过,他们装备也非常齐全。
看着跟自己一样的装扮,侦察兵立马找杨润贵汇报,说有一支“友军”前来支援我们,杨润贵带着其他排长立马上前观察,仔细看过才发现,这支部队的番号自己等人没见过,他让一众排长看过,一个也不认识。
再加上对方十分轻松,一点没有战后的疲惫和紧迫感,看着队伍中的战士十分懒散,步伐看似整齐,实则各走各的,他通过望远镜看到队伍里携带几个他们没见过的大箱子。
公路上突然出现这样一支可疑的“友军”,立马引起杨润贵的警觉,他料想身后的敌人一定会追过来,直接下令让部队借助附近的树林开始缓慢向后撤退。
要是真的是友军,跟身后的敌人相遇一定会交火,到时候就知道对方是真是假,要是敌人,他们相遇猝不及防间一定会认错对方,来个窝里斗,杨润贵带人转移,派出几个侦察兵前去察看情况。
队伍里有的人还在嘟囔:“万一真是来支援我们的,那我们跑这么远,不是白跑了”,杨润贵闻言说道:“宁可多走几步路,也不能被敌人包了饺子,现在我们上去就是给敌人‘送货上门’”。
没过多久,侦察兵带着消息归队,事情跟杨润贵料想的不相上下,迎来走来的“友军”就是敌人假扮的,他们跟我们身后的敌军相遇后,仓促间不分敌我,激战在一起,打了十多分钟才发现是误会。
三、成功突围
得知对面走来的“友军”是敌人假扮的,队伍里的老兵有种劫后余生的感觉,再也不敢乱说话了,而是服从命令听指挥,杨润贵利用现有的信息进行分析。
敌人既然能从前面走过来,就证明前路上还有大量明少暗哨,从武器装备和人数多寡上来看,他们一点优势都不占据,为此杨润贵立马让部队返回秦岭地区,借助山里地形复杂的优势打游击战。
跟敌人继续消耗,物资补给全靠缴获敌人的,我军依靠熟悉地形的优势,在山里四处转圈,时不时打两枪,让敌人畏之如虎,最后借助秦岭的地势,转道前往平凉地区,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开始跟大部队会合。
经过长达半个月的长途奔袭,终于将身后的敌人甩开,在当地百姓的帮助下,找到一条穿过敌军封锁线的小路成功回到陕甘宁地区。
结语
我军战士兵力不占优势,武器不占优势,但凭借着顽强的意志和坚定的信念,和地方人民的帮助赢得最后的胜利,民心所向是胜利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