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庄学,文字整理/伊河生活】
当一次兵,如果能赶上一次打仗的机会,是许多战友感到骄傲的事情,1985年,我有幸遇上了。
1984年8月中旬,我们师整建制从黄河南岸拉到500多里外的安徽、浙江交界处进
行军事演习。5年前西南战事爆发后,内地没有参过战的军人们,不断审视自己的军人生涯,首长们也感到了压力和紧迫感,于是,检验部队应战能力的军事演习便成了提升部队战斗力的重要手段,频次也较以往多了一些。
然而,作为一名入伍已经十余年的副营长,此时的我就像一部机器中的一个螺丝钉,也在车轮滚滚和硝烟四起的演兵场上,履行着一名军队基层带兵干部的职责。
14日中午时分,我们刚刚完成一次步兵连江河湖泊地带的进攻演练,拖着疲惫的身体返回临时宿营的野战帐篷里。我摘下军帽,还没来得及喝口水、洗一把脸,紧急集合哨音响起,值班干部在帐篷外面喊,连以上干部速到1号帐篷开会……
我们重新穿戴整齐,排着队伍向一百多米外的团首长帐篷跑步前进,我发现其他营的干部也一溜小跑赶了过来。
虽然天气湿热,但团首长已站在帐篷外面等候。各营赶过来的干部们,在帐篷前面自觉排成了三行横队,这时,我们团带队演习的4位首长整齐地在我们面前也站成了一小排。
各营营长向值班的景参谋长报名完毕后,一向严肃的景参谋长重新整理队伍,向威严的团长敬礼:“团长同志,步兵三团参加演习的全体连以上干部列队完毕,请您指示!”“稍息!”“是!”参谋长回答后,迅速转身向我们下达命令:稍息!
这时,团长向前走了两步,距离他面前的干部更近了一些。他从前到后看了我们一眼,字正腔圆地说道:“同志们,上级刚刚下达命令,演习任务取消,马上收拢队伍,两个小时以后离开这里,返回营区!”
团长话音未落,下面几十名营连干部个个面面相觑:演习原定进行14天,这才刚开始3天,怎么就突然取消任务,返回营区……但我们知道,能让我们中断演习迅速返回驻地的,一定是比演习更重要的事情。
军令如山,我们迅速返回各自的岗位,紧急布置人员、装备收拢和装车的事情。
由于事发突然,炊事班做好的饭菜也顾不上吃,司务长和炊事班长急得不行,做好的饭菜不吃掉,他们也没法收拢物资,和部队回撤啊。
但由于团长的命令只给各部队2个小时的时间,部队如果要集合起来吃饭,没有个半小时,无论如何吃不利索的,后来,营长通知各单位,以班为单位迅速把饭菜打回去,等车开了,就在车上吃……
在营部的指挥车上,我和几位营领导也在吉普车上消灭完了午饭。
500多公里,整师的人马再加上装备车辆,一路上没有吃喝,饿了就吃点随身带的东西,实在没了都饿着……一路上,我们谁都没说话,猜想着种种可能,但作为基层干部,不可能知道具体详情,一切等回到营区再说。
中途,除了各车临时停车方便一下外,没有停车休息和吃饭一说,结果全团硬是在天明时分赶回了营区。由于回撤销得较急,中途没有设置交通哨,不时有跑错路的情况,但却没有车辆故障,简直有点不可思议。
一回到营区,我们马上就感到气氛不一样,主要是留守的同志们给我们的感觉。当时,我们的一位副团长带着司政后各机关和各营连的少部分同志在家,我们返回营区后,顾不上回家属区看望随军家属,就涌到办公室找首长,首长虽然不说,但脸色格外凝重。
可是,当天晚一点的时候,我们就断断续续地听到一个令我们振奋的消息:部队马上到云南参加边境轮战,紧接着,团里召开各营连主官会议,传达上级指示,部署轮战相关事宜。
当兵以后,部队从上到下,天天喊当兵就是这了打仗,这一晃就是几十年,如今,打仗就要来到了,包括首长在内的干部、战士在紧张和激动之余,竟然多少都有点手足失措的味道。
但是,干部和战士的紧张和忙碌却不太一样。
干部,包括担负领导责任的营连干部,都在为开赴前线作着各方面的准备,但负责拟定计划的师团机关,他们也刚刚接到这轮战的任务,研究和制定各种训练、
装备、思想工作和后勤等各方面的计划,需要时间,不可能今天布置任务,晚上就拿到具体的行动方案。
于是,各营连的首长都跑到机关各部处,索要行动计划,其中是最忙碌的要数后勤机关了,上千人马要出动了,车辆、油料、武装装备、财务军需给养,工兵、通信、机要……大到一台车,小到一桶油、一包干粮,大家都想把本单位的人马全部武装起来。
我在忙完了营里面的工作后,稍稍有点时间,这才想到了随军才一年的老婆孩子,他们该怎么办。但这事又不是我一个普通干部说了不算的。当时团里随军家属几十个,首长们肯定会统一考虑随军家属的事情,我也就先不考虑老婆孩子了,团里不会不管的,毕竟团长和副团长等老婆孩子也在团里。
我想到了工资都存在镇上的储蓄所里,于是,就借了辆自行车到了储蓄所,没想到储蓄所从里到外都是我们团的干部战士,原来,战友们也都想到了储蓄所里的那点存款,想在部队开拔前把钱取出来,寄到家里。
大家都想到一块了。
然而,令我们感动的是,储蓄所的领导和职工看到这几天军人突然成群结队来取钱、给家里汇钱,队排得老长,虽然他们不知道怎么会这样,但可能都意识到部队要有行动了。于是,储蓄所和邮局汇钱的柜台都停止了老百姓的业务,集中力量给军人办理业务。
我当战士4年,当干部11年,如今老婆孩子在身边生活,再加上工资低,每个月基本上存不住钱,但好歹在储蓄所存了387元,我把钱全部取了出来,给父母汇了200元,剩下的187元钱都交给了妻子。我想到了前线,部队多少也还会发点,但在前线估计也没花钱的地方。
十天后,副团长带着前指几十名干部战士出发了,我有幸成为其中的一员。
当时,我们带着个人的装备和携行物资上了列车专用的车厢,2天后到了临沧下面的一个县,这里距离边境还有很远的一段距离,上级命令我们在此集结和训练部队,于是,我们和当地驻军接洽后,迅速开展工作,为后续大部队到来做着各方面的准备。
又过了十多天,我们师主力部队到达驻地,我们按照友军交接时提出的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展开战前训练,这一训就是两个月的时间,干部战士已基本适应了南方热带地区的气候和环境。
12月,部队开进到边境线附近的一个镇,听当地村干部和驻军介绍,这里之前经
常受到敌人炮击,边民对我们的到来十分欢迎,提供了饮水、向导等方面的帮助,部队抓住点滴时间继续进行战前训练。
月底,我们正式进驻战场,与撤出部队进行了一天的阵地交接。根据命令,我奉命到二连坐镇指挥,而二连早已不再是以前的那个二连了,虽然连队领导增加了人员,但原来的主要干部都还在,而各排班普遍扩充了兵员,由原来的三三制,变成了四四制,开饭或者开会时,下面黑压压的一片都是军人。
没想到的是,进入阵地后的第一个袭扰我们的不是敌人,而是前线恶劣的自然环境。
我部以前在中原,气候环境都很适应,没料到进入阵地后,热带丛林恶劣的自然环境给我们出了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这些还都是在以前训练时忽略了的。
南方雨水多,空气潮湿闷热,阵地上杂草丛生,毒蛇、毒蚊虫在你不经意间就和你近身接触。许多战士看到这些东西,心里很不舒服,毕竟蚊、虫、蛇来无影,去无踪。晚上睡觉前必须搭好蚊帐,否则一个疏忽,蚊、虫、蛇就会在帐篷里和你同眠,一些胆小的战士,被这些东西折腾得吃不好、睡不好。
然而,还有一件事情挺闹心,阵地在敌人的火力范围里,官兵长期吃罐头,吃不上新鲜的蔬菜,缺乏维生素,带来了皮肤病等等一系列问题,吃上蔬菜和新鲜的肉就成了一大难事。
然而,战士们自有高招,因地制宜开展“战地南泥湾”活动,用炮弹箱就地取土栽种豆芽和蔬菜,在山头上养专门吃虫和草的鸡,这样一来,蔬菜和鸡肉、蛋就解决了,战士们用铁锹炒鸡,成为了阵地上的一道招牌菜……
然而我们都清楚,最大的敌人是狡猾的特工。
一线阵地与敌人的阵地犬牙交错,而敌人的特工又是我们之前教了多少年的学生和徒弟,他们是对我军的技、战术十分精通,包括我们说话他们也听得懂,友军在交接阵地时,就一再嘱咐我们小心特工袭扰破坏。
因此,我们把防特工袭扰作为保证阵地安全的重要作战任务,采取“明暗结合、梯
次配备”部署潜伏力量,我在阵地上,曾多次带着精锐潜伏力量,埋伏在故人特工出入的重要点位,整天整夜潜伏,打击特工,确保我方阵地战友和装备绝对安全。
一天傍晚时分,我到4号阵地巡查,突然听到远处一阵隆隆炮声,我意识到那是炮声,果然,十几秒后炮弹就砸到了我们的阵地上,我们迅速在战壕里隐蔽。
敌人打了十多分钟就停止了炮击,我们以为敌人不射击了,或许下面是在搞什么小动作,于是进入观察哨位,突然,敌人的炮又打了过来,而且比上一次更密实。
我和另外几名战友被堵在了观察点,形势十分危险。我们不知道敌人为何射击,要多长时间。
突然,四班的山东籍老兵刘建勇带着两名战士出现在了我们的视野里,他奉命掩护我们撤退到安全的反切面工事。然而,就在他一闪身进入我们这个哨位时,一枚炮弹在他身后爆炸……
刘建勇牺牲了。
我很难过。刘建勇是我接的兵,他家在沂蒙山区,我到他家走访时,看到他家里都是那种石头垒成的房子,屋里基本上没什么东西,甚至连一张桌子也没有,屋顶是厚厚的茅草。一看到他家,我脑海里当时就跳出来一个词:家徒四壁,确实如此。
他个头较高,人却很本分,自从我把他接到部队后(他在三连,上前线前配属到了二连),虽然我没当过他的排长和连长,但他一直对我格外尊敬,如今竟然为救我们牺牲了。
后来,他被批准为烈士,安葬在山下的烈士陵园。一年后部队撤回到中原后,我受部队委托曾专程到烈士的家里去看望过他的父母。
那天我走进刘建勇家时,他的母亲拉着我的手眼泪直流,说看到我就像看到了他的儿子……那一刻,我也泪流水满面。我接他去当的兵,没想到他为救我和战友而牺牲,今天我又一次到了他的家里……
除了带去的慰问品外,我还把身上仅有的130元钱都留给了烈士的父母……
1986年初,我们结束了轮战任务,撤回驻地,部队评功评奖,提拔了一批战士和
干部……我调任了营长。
战场是一本教科书,它让我看到了战争和中国军人。为国戍边,无上光荣!
三十九年过去,当年的情景到至今我都忘不了,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我时常回想起那段难忘的青春时光。感恩岁月的馈赠,感恩难忘的军旅生涯!
【素材来源于素材提供者,整理作品不代表编者和平台观点,无恶意和不良引导。图片源自网络,联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