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编辑|t

引言

孙国栋,一个在东北抗战坚持了十年的传奇人物,最终在抗战胜利前一天倒在了绞刑架下。他本可以活,时间只差一天,甚至只要拖延几小时,就能等到胜利的消息。

但他选择了迎向死亡,高唱抗日歌曲,痛斥日本侵略者。为什么?他为何没有选择活下来?今天,我们就来讲述他最后的抉择。



杀不死的“压满洲”

1943年的东北,已经进入最黑暗的抗日时期。日伪军的“归屯并户”政策让大片农村变成了无人区,抗联队伍被切断了补给,想活下去,比打赢一场战斗还难。

但偏偏有这么一位硬汉,在敌人的天罗地网里左冲右突,活生生让日本人头疼了十年。他是谁?孙国栋,报号“压满洲”,抗联六支队副队长,枪法准得让敌人做噩梦。

他的传奇,从年少时的“中村事件”就开始了。

1931年,他还是个15岁的少年班长,就敢抓日本间谍中村震太郎,这可是后来的“九一八事变”的导火索之一!日本人记仇啊,后来杀了他的上司,连带着他也被逼得走投无路。



但孙国栋可不是吃素的。1935年,他干脆拉出一个排,进山当了游击队长,直接投奔抗联,从此成为日本人头号通缉目标。

可问题是,通缉归通缉,孙国栋的命就是硬,一次次从死神手里溜走,光是在小兴安岭,他就打了十年游击战,打得日本人都拿他没辙,悬赏金一路从几百块涨到一万二。

到了1943年底,他的队伍在绥棱一带活动,结果被叛徒出卖,敌人用100多人包围了他的前营。

枪声一响,他的左肩就中了一弹,但他硬是忍着伤痛,冒着没膝深的积雪,跋涉七八公里,把后营战友们从敌人的包围圈里救了出来。

这就是孙国栋,战斗起来不要命,逃跑起来谁也抓不住。可惜,1944年底,他最终还是落入了敌人手中——不过,不是因为他跑不掉,而是因为他选择了不跑。



牢狱里的抗争:为何他不肯逃?

1944年12月19日,绥棱的冬天冷得像刀子,地上的雪都被踩得嘎吱作响。这天一早,几十个日伪军包围了朱成玉屯。村里的人都知道,日伪这次是冲着谁来的——孙国栋。

如果换作平时,他一定会趁乱突围,可这次他没有。他反而把房东张万岭捆了起来,大声对日伪军说:“我就是孙国栋,抓我就抓,别难为百姓!”

然后,他当着敌人的面,把心爱的双枪扔在地上,双手伸开,昂首挺胸地走了出去。



这是什么操作?其实,他不是不会跑,而是跑不了。那天,张万岭家被日伪军团团围住,突围的可能性极小。

他知道,如果自己反抗,日伪军一定会大开杀戒,整个屯子都会遭殃。与其拼死一搏,不如让自己成为唯一的牺牲品,换全村人的命。

被捕后,他被转押到北安监狱,再被送到哈尔滨道里监狱。

在狱中,他成了日本人最头疼的“钉子户”——用刑?不怕!威胁?没用!连日本狱卒都知道,这位孙队长,是打不倒的硬骨头。



在牢房里,他结识了另一位抗联战士阎继哲。两人虽然素未谋面,但在狱中成了生死之交,每天用狱墙“传话”,互相鼓励。日伪军怎么折磨,他们都咬牙硬挺,宁死不屈。

日本投降前的最后一天,他为什么不拖延?

1945年8月14日,哈尔滨监狱的空气格外沉闷。

日本投降的消息已经传得沸沸扬扬,可是狱中的抗联战士们,却等来了日军的“最后疯狂”——他们要在投降前,将所有抗联死刑犯提前处决。



下午3点,检察官沟口嘉夫带着手枪闯进监狱,直接命令绞刑架上的行刑官:“立刻执行!”

可刽子手郭天宝却迟迟不肯动手,嘴里嘟囔着:“这五块钱我不要了,不要了……”。因为他知道,日本投降已经是定局,再杀抗联战士,就是死罪。

但沟口嘉夫不管这些,他用刀背敲打郭天宝,逼着他动手。孙国栋被带到绞刑架前,他没有哭喊,也没有挣扎,而是高声向狱友们告别:“同志们,小鬼子完蛋了!中国万岁!”。



他可以拖延时间,他可以故意脚步放慢,让敌人行动变得迟缓。可他没有——因为他知道,自己已经没有活下去的可能,但如果他死得足够有气势,就能激励狱中的战友活下去。

他的死,震慑了刽子手,也让接下来要行刑的难友们有了喘息的机会。行刑完毕,天色已黑,敌人不得不推迟对下一批死刑犯的执行。

而这,就是孙国栋最后的胜利——用自己的死,换战友们的生。

参考资料:

抗日战争纪念网-2022-11-15 08:40:39-抗联英雄孙国栋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