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选择的重要性是毋庸赘述的。这一点在黄永胜身上体现的便是淋漓尽致。
年少时的他选择投入军伍,也终成我军的一代名将,建国后更是官至总参谋长、局委。
然而既是命运选择弄人,又是政治的波谲云诡,九·一三事件之后,作为元帅“四大金刚”之一的他自然是难以走脱,最终他也在1981年时被判处了18年的有期徒刑。1983年4月26日,他也在满是遗憾中离开了人世,结束了极具争议的一生。
1910年,黄永胜出生于湖北咸宁的一户贫苦农家之中。
家境清贫,生逢乱世,也让他饱尝了社会底层之苦。年少时,他便早早辍学,之后做过篾匠、打过短工。
1927年,大革命的风潮席卷而来,17岁的黄永胜亦是敢想敢干,先是组织起了农民自卫队,进而又参加了当地民团、投身到罗荣桓领导的通城农民自卫军,最后又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初上井冈山,他便加入了共产党,并凭借着作战勇猛肯动脑筋而一路被拔擢,历任排长、连长、团长、师长等职务。
同时毛主席、林彪等人都对他颇为赏识。而除了红军时期之外,抗日战争期间、解放战争期间,黄永胜也几乎一直在林帅麾下任职。也正是因为长期的并肩作战,朝夕相处,让他们之间的信任和依赖是无以复加的,这一点上即便是建国后、特殊时期亦是如此。
特殊时期初期,黄永胜遭到了困境,又是在林彪的保护之下黄永胜才得以躲过一劫。
而后黄永胜之所以会选择参与其中,并在九一三事发后拒不交代,不揭发林帅,烧毁与之来往信件,很难说没有“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
然而他这种态度无疑也要付出代价的,在周总理提议、毛主席同意下黄永胜等人也被免职隔离审查,关入了秦城监狱。值得提及的是,即便在监狱中,毛主席也考虑到了他们过往的功绩,批示"黄、吴、李、邱应该吃好,有资格吃好,也有钱吃好!"。
1973年8月,黄永胜更是因为不交代罪行,而被开除党籍、撤销一切职务,定性为反革命分子。
而当1980年中央决定公审,黄永胜走出第一次秦城监狱,走上被告席,他的态度也仍旧是十分嚣张的。
他向预审员吼到:“共产党的监狱是关押反革命的,不是关押我们这些浴血奋战的革命者的,你就这么回去汇报吧”。
然而尽管他在审判中以“与林帅只是正常组织、上下级、工作关系”;“记不清”、“或许是我说的,但我是跟着林彪讲的”等来搪塞推诿相关质证罪责,可铁证如山之下最终他也在1981年被判处了18年有期徒刑。
而就在判决几个月之后,黄永胜被诊断出罹患癌症也被特别允许保外就医,并安置在青岛。
考虑到出狱后黄永胜当时已经离婚,且身体状况差需要儿子们照料,组织上便分配了他三套房子。其中一套三居室黄永胜自己居住,其余两套两居室由其长子、三子居住便于照顾。
同时地方上还给了黄永胜三项优待,即:生活上每个月提供100元生活补贴(这在当时显然是非常高的);他保外就医的医疗费都由市公安局报销;帮助黄永胜的长子、三子解决工作,让他们能够从住房、资金、工作上都无后顾之忧,更好的照顾这位老人。
公允的说,非黑即白不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应有的态度。黄永胜在革命年代确实功勋卓绝,组织上给予照顾自是应当。
不过天不假年,1983年4月26日黄永胜还是因病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而令人唏嘘的是,这个老将军在临终前还向组织提出请求希望能被允许穿一次55式军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