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占山无“兵王”之称,但论战场表现,丝毫不逊色于现在的任何兵王。王占山对旧社会可谓是苦大仇深,9岁时,亲眼目睹5岁的妹妹被日寇打死。
毅然加入民兵队伍报仇,17岁时不幸被国民党武装抓获,在行刑,幸亏八路军部队攻击,他趁乱逃脱。从此,“报党恩”成为一生的信念。19岁时正式加入解放军,20岁入党。
他跟随部队南征北战,平津战役中,在攻打天津海河大桥时,他所在的7连100多人战后仅存24人,自己的入党介绍人马占海也壮烈牺牲。
经此一一战,七连在战后的阵地上被命名为“金汤桥连”,王占山当时是掌旗人。湘赣、衡宝、两广等战役后,九死一生的王占山凭借战功胜任排长。
王占山军旅生涯的辉煌时刻,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1952年10月,王占山入朝参战,次年随部参加抗美援朝的最后一战:金城战役。
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次战役,关系着战争的走向和后续发展。王占山当时是志愿军某师某团3营7连3排排长,承担着攻取并守住408.1、408.2两座高地。
在阵地战中,哪一方占住战线制高点,就取得了战斗的主动权。攻取高地难,守住高地更难。
敌人在失去这两块高地后,集中更大军事力量反复反扑。三排全排都知道,他们或许一个也别想活着走下高地,站前他们就高呼““人在阵地在,有进无退、寸土不让”口号,这也是将生死置之度外的报国忠心宣誓。
4天4夜,打到弹尽粮绝,与敌人贴身肉搏,也无一人退缩。王占山率部前后打退顽敌38次进攻,身中多弹和刀伤,留下38个血窟窿,浑身上下鲜血染红,也丝毫没有退缩。
直到换防的部队赶来,7连仅存10人,全部身负重伤。他们被紧急送往医院抢救,治疗中,军医不禁发问:“身上38个窟窿,还能救活?”
不信归不信,医护人员还是全力救治,王占山在野战医院昏迷几天几夜后,从鬼门关走了出来,堪称奇迹。
战后,王占山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记一等功,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之后,王占山受到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毛主席问王占山:“你们想家没有?”王占山激动地回答:“想,特别想念您老人家。”
回国后,王占山在部队担任多个领导职务,1979年9月被任命为河南省安阳军分区副司令员,1987年从这个职务上离休。
离休后,他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热衷于公益,扶贫帮困,宣扬正能量。每逢国家有难,发生自然灾害,他都捐钱捐物。
可贵的是,他从不搞特殊化,也严格约束自己的亲人,不准搞特殊。2021年,年过九旬的王占山被国家授予“七一勋章”。党和人民始终没有忘记这位特殊的人民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