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军在贝列佐夫卡定居点实施一次联合火力打击行动。俄军出动包括图-22M3战略轰炸机、苏-34战斗轰炸机在内的84架各型作战飞机,投放7000余枚RBK系列燃烧弹和FAB系列航空炸弹。
燃烧弹覆盖包括乌军指挥所、通信中心、弹药库在内的28平方公里区域,造成乌军约3730人伤亡。地面部队在第58集团军的协同下,出动230辆T-90M主战坦克和152辆BMP-3步兵战车发起地面进攻,在48小时内突破乌军在贝列佐夫卡地区构筑的三道防线,占领包括贝列佐夫卡在内的四个战略要地,推进纵深达15公里。
面对俄军攻势,乌军第53机械化旅和第110陆军旅在第一时间组织反击。乌军调集包括"豹2"主战坦克在内的装甲部队实施反冲击,但在俄军米-28NM武装直升机和卡-52M武装直升机的火力支援下,反击行动受挫。
乌军损失包括15辆主战坦克、23辆步兵战车和8门自行火炮。俄军防空部队同期击落130架乌军无人机,其中包括76架土耳其制造的"拜拉克塔"攻击型无人机和54架美制"扫描鹰"侦察型无人机。俄军还使用"伊斯坎德尔"战术导弹系统,摧毁乌军8个弹药库、12个战术级指挥所和15处军事装备集结点。
乌军在库尔斯克地区部署一支由"乌克兰国民警卫队"第117旅和"自由俄罗斯军团"组成的联合作战群,总兵力约15000人。这支部队装备精良,拥有38辆美制M1A1"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156辆"布拉德利"步兵战车,以及由波兰提供的72门"克拉布"自行火炮。乌军采取“蛙跳式”渗透战术,即小规模部队快速突入、占领关键地形后立即构筑防御工事,为后续部队创造突破条件。
乌军对库尔斯克州27个定居点发动突袭,其中包括与乌克兰边境相邻的苏德扎镇和里利斯克市。袭击造成当地121名平民受伤,12人死亡,同时破坏3座铁路桥梁和2个变电站。
针对乌军的进攻,俄军调集"中央"集团军所属第3摩托化步兵师和第144装甲师进行反击。这两个师均配备最新改进型的T-90MS主战坦克和"织女-SV"步兵战车,火力支援由"托尔纳多-G"和"飓风"火箭炮系统提供。
在为期一周的战斗中,俄军声称摧毁乌军89台装甲车辆,包括12辆M1A1坦克和23辆"布拉德利"战车,击毁46门各型火炮系统,歼灭敌军有生力量约36010人。乌军仍然成功突破俄军在该地区构建的三道防线,向纵深推进约30公里,占领18个具有战略意义的居民点。
为应对这一局面,俄军随后采用“堡垒群”防御战术,即在关键地区构建由混凝土掩体、反坦克壕沟、地雷场等组成的多层次纵深防御体系。这种防御体系的深度达到15-20公里,每个防御单元都配备防空、反坦克和火力支援分队,有效遏制乌军的进一步突破。
在完成对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四州的实际控制后,俄罗斯开始将战略目标扩展至敖德萨州和第聂伯河沿岸地区。俄军"南方"集团军已在科斯蒂安季尼夫卡方向集结约45000人的作战兵力,这支部队装备167辆最新型号的T-90M主战坦克、89套"冰雹"火箭炮系统,以及包括"匕首"高超音速导弹在内的精确打击武器系统。
乌军在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构建一个纵深达60公里的多层次防御体系。这个防御体系包括三道主防线和两道预备防线,部署286台现代化装备,其中包括德国提供的“豹”式坦克、法国制造的“美洲豹”步兵战车,以及425个永久性火力点。这些火力点都经过专门加固,能够抵抗250公斤航空炸弹的直接命中。
当前,俄乌双方都面临着挑战。乌军在近期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一周时间就损失超过10000人,其中包括4500名具有作战经验的军官和士官,影响部队的战斗力和士气。后方动员工作遭遇困难。在新征召的8750名新兵中,有2130人公开拒绝前往顿巴斯战场,其中包括450名预备役军官。乌克兰国防部采取一系列强化动员的措施,包括提高军饷待遇、扩大征召年龄范围等。
俄军方面,在进攻顿巴斯地区据点时同样遭遇阻力。由于乌军无人机的打击,俄军的补给线多次中断,导致前线燃料补给受到影响。俄军组建专门的“管道旅”,这支部队配备新型的野战输油管道系统,计划铺设总长度达478公里的战地输油管道网络。这些管道采用特殊的抗击穿材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抗破片和小口径武器的攻击。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