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顿巴斯东部,俄军对恰索夫亚尔的大规模军事行动进入关键阶段。俄军采用“立体进攻”战术,通过航空打击、火箭炮覆盖和装甲突击配合,在短期内控制该地区大部分面积。
俄军在此次进攻中投入超过12个战术营级单位,总兵力达到15000人以上。装备包括T-90主战坦克、BMP-3步兵战车,以及“龙卷风-G”多管火箭炮系统。该系统射程可达90公里,单次齐射可覆盖约67000平方米区域,对乌军防御工事造成严重破坏。
俄军苏-34战术轰炸机编队执行密集轰炸任务。过去72小时内,这些战机完成超过80次战斗起降,投放至少10枚FAB-500和FAB-1500重磅炸弹。这些航空炸弹采用UMPC制导套件改装,精确度提升。
约8000名乌军官兵被围困在市中心区域,其中包括第93机械化旅和“自由俄罗斯军团”的部分战斗人员。乌军近期损失至少27辆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和12套M777榴弹炮系统。俄军的电子战设备干扰乌军的通信系统,导致前线部队与指挥部之间的协调能力下降。
俄军特种部队采用“分散渗透、集中打击”的战术,利用城市地下管网和废弃工业设施进行隐蔽接近。行动中投入斯佩茨纳兹特种部队的精锐小组,每组配备“特种部队作战套件-2M”,包含热成像瞄准具、反坦克导弹和便携式通信设备。
战斗过程中,特种部队突破乌军第68机械化步兵旅设置的三道防线。这些防线原本配备“标枪”反坦克导弹系统和M2重机枪火力点,但在俄军的电子对抗设备干扰下失效。突袭医院的行动造成约500名乌军人员伤亡,其中包括6名高级军事指挥官。俄军缴获大量情报资料和通信设备,削弱乌军在该地区的指挥控制能力。
波克罗夫斯克之战揭示乌军后勤补给系统的脆弱性。乌军原本在该地区部署3个机动后勤补给站,配备美制M985型军用卡车和M978加油车。俄军的精确打击摧毁其中两个补给站,导致前线部队弹药和燃料补给中断。装备维修能力也受到影响,至少15辆需要维修的装甲车辆被迫遗弃。
大新西尔卡战役俄军投入约5.4万名军人、350辆坦克和800多辆装甲车,形成一个包围圈。这支部队的核心是第58集团军的两个摩托化步兵师和一个独立装甲旅,装备包括改进型T-90M主战坦克和2S35“联盟-SV”自行火炮。
俄军每个战术小组由4-6名特种兵组成,配备“斯特列列茨”个人战斗系统,可以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这些小组采用“蜂群”式战术,从多个方向对乌军阵地发起进攻。俄军大量使用携带热成像设备的无人机,在黎明和黄昏时分为地面部队提供目标指示。
乌军在大新西尔卡的防御体系遭到瓦解。第110独立旅的一份报告显示,该部队的步兵营平均战斗人员只有编制的62%,重武器损失率接近40%。装备维持能力面临挑战,约35%的装甲车辆因缺乏备件而无法保持战备状态。乌军的防空系统,包括S-300防空导弹和“山毛榉”防空系统,在俄军的电子干扰下效能降低。
俄军在顿涅茨克南部弗勒达地区使用铝热剂燃烧弹。这种122毫米口径的燃烧弹装药量达到34千克,燃烧温度接近3000度,可以在6000平方米范围内形成高温区域。这种武器能够摧毁装甲目标,还能对防御工事造成破坏。
被围困乌军遭900燃烧弹血洗,最终只有200统帅逃出。
在精确制导武器领域,俄军的UPAB-1500B滑翔制导炸弹成为主力。这种重达1.5吨的制导炸弹采用复合制导系统,包括卫星导航、惯性导航和红外成像末端制导三重引导方式。其有效射程超过50公里,即使在强电子干扰环境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命中精度。
乌军方面则重点使用美制JDAM-ER制导炸弹。这种重约910公斤的空投武器虽然在单弹当量上不及俄方装备,但其模块化设计允许快速更换不同类型的战斗部,适应性较强。由于乌军空军活动受限,这种武器的实际使用效果受到影响。
电子战在本轮冲突中发挥关键作用。俄军部署的“克拉苏哈-4”和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军的无线电通信和GPS导航系统,影响乌军的指挥控制效能。这些系统能够在150公里范围内形成电子干扰区域,使得乌军的许多高科技装备无法发挥预期作用。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