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初,志愿军跨过鸭绿江入朝作战。在装备相差极大的情况下,硬是将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打退到了38线以南。而这场战争也如同越战一样,成为了美军不愿回忆的伤心往事。当时志愿军的装备十分简陋,不少部队还缺衣少食。然而在这种情况之下,志愿军仍然以机动灵活的战术和大无畏的牺牲精神,给美军造成了重创,让美国的多个王牌部队吃到了苦头。



正是因为这场战争打出了威风,让美国人不敢小看我们,所以很多人也将其视为立国之战。与大家的印象不同,这场战争中,志愿军还是有重武器的。例如在解放战争中缴获的美制榴弹炮,以及苏联支援的T-34/85坦克、米格战斗机、防空炮和“喀秋莎”火箭炮等武器。只不过当时这些重武器十分稀缺,再加上缺乏制空权导致的补给线不畅通,所以很多武器在这场战争中发挥的余地很小。



那我们为何不使用从前线缴获的美制武器呢?事实上,战争期间我们曾经缴获过不少美式装备,如今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中就有当年志愿军缴获的M4A3E8谢尔曼以及M26潘兴坦克。举个例子,当时38军在一场战斗后缴获了114辆坦克、136门榴弹炮、其他各种炮253门、汽车 1500余辆及大量军械物资。而在第二次战役的西线战场上,第27军也缴获各种汽车187辆,五十军第一四九师还缴获英军的25辆坦克。



那为何志愿军基本不使用这些缴获来的坦克呢,要知道当时志愿军想要击毁一辆敌军坦克需要付出巨大的伤亡。那为何不使用美军的坦克来打美军呢?其实原因很复杂。首先就是美军拥有制空权优势,根据统计,运动战的前8个月,美军共出动战机15.5万架次,平均每天646架次。在如此狭窄的地方进行如此密集的侦查和空袭,导致连我们的补给线都很难维持,许多部队被逼的只能在夜间行军。



所以很多缴获的武器装备还来不及转移或伪装,就被美军的战机摧毁了,比如说27军缴获的187辆汽车,只抢救回了三十多辆,而五十军的25辆坦克,被美军炸得只剩10辆。美军撤离后,害怕车辆和各种装备被缴获,会迅速派出轰炸机进行空袭,将遗留的装备悉数摧毁。



此外,这些坦克配套的燃油和弹药也比较缺乏,美军回忆录曾记载,为了防止志愿军获得武器,美军一些部队甚至会极为仔细的打扫战场,一个弹壳都不愿留下。所以缴获的卡车倒还好说,只需有汽油就还能够工作,但缴获的坦克是需要炮弹的,坦克上的机枪也需要美制的枪弹,由于弹药的极度缺乏,这些坦克最终也并没有大规模使用。



最后还有一点,在缺乏制空权的情况下,笨重的坦克很难发挥作用,最好的例子是德国503重装甲营在西线的战斗,他们虽然在陆地上很难遇到对手,但面对美军的空袭还是承受了巨大的损失。志愿军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即使缴获的坦克能开动,也有足够的炮弹,在美军的空袭下也很难加以利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