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72小时的争夺,新瓦诺夫卡落入俄军之手。巷战中乌军伤亡近1200人。新瓦诺夫卡是库尔斯克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扼守着通往东西南北的关键运输线,是战略物资的集散地,也是北部战线的军事指挥中枢。俄军的突破,意味着乌军在北线的防御体系面临考验。
在新瓦诺夫卡战役中,俄军采用"多维立体突击"战术:利用新型电子战设备干扰乌军通信系统,出动苏-34战机和米-28武装直升机对乌军阵地实施打击;地面部队采用小规模特种分队渗透和重装甲部队强攻相结合的方式,突破乌军防线。俄军在此次行动中大规模使用"海盗"无人机集群,提升战场态势感知能力。乌军在城区布设反坦克壕沟和混凝土掩体,但在持续打击下,防御工事遭到破坏。
由于西方国家军援延迟,乌军出现弹药短缺的情况,部分阵地每天获得的火炮弹药量仅为原定的30%,影响防御作战效果。连续降雪导致战场能见度降低,装甲车辆机动受限,延缓俄军的推进速度。
随着新瓦诺夫卡战事告一段落,俄军调整战略部署,将进攻矛头指向东部马来亚洛克尼亚,该地区是乌军北部战场的后勤补给中心,也是连接哈尔科夫州的战略要道。
乌军在列奥尼多沃和维克托罗夫卡构建"铁壁"防线,包括多层混凝土掩体、反坦克阵地和防空火力网。俄军在普列霍沃方向展现出战术创新能力:尽管普赛尔河宽达70余米,俄军特种部队成功实施小规模渡河作战,轻装部队在河对岸建立桥头堡。
俄军利用地形优势,沿河展开迂回战术,突入苏梅州境内。俄军在亚历山德里亚村周边构筑火力点,侦察分队深入敌后15公里,获取大量战术情报,为后续军事行动奠定基础。俄军还在占领区部署新型电子战系统,压制乌军的无人机侦察活动。
在尼古拉耶沃战线,乌军利用局部优势,对达里诺南部农场地区发起反击,一度夺回半数失地,他们利用夜间视野优势,配合精确制导武器,突破俄军防线。
在达里诺至下克林的开阔地带,战事进展陷入胶着。俄军占据有利地形,但乌军布设的大规模雷场和火力封锁制约其推进速度。这种阵地战消耗双方大量军事资源,或将影响未来战场走向。
库尔斯克方向的战斗给乌军造成巨大损失,人员伤亡超过61000人,装备损失包括365辆主战坦克、273辆步兵战车、219辆装甲运兵车、近2000辆装甲战车,火力系统方面损失441门各型火炮和48套多管火箭炮,其中包括13套HIMARS和6套美制MLRS系统。近24小时内,乌军又损失230余名军人和多台关键装备,包括美制M2"布雷德利"步兵战车。
西方援助的延迟到位和零部件短缺,导致许多先进装备无法及时修复投入战场。持续的高强度作战也使得乌军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损失严重,对其维持长期作战能力产生影响。
天气转暖,春季泥泞季节的到来将给重型装备的机动带来挑战,这可能迫使双方调整作战策略。国际社会对冲突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或将影响未来战局的发展走向。前线指挥官们都在关注局势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军事行动做好准备。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