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3年的一天,汪伪军中将师长施亚夫收到一个命令:前往掘港,配合日军山本大队,偷袭当地的新四军陶勇部队。

施亚夫当即拍着胸脯表示,一定会顺利完成任务。之后,他便自信满满地出发了。

结果,话没放出去多久,他便与山本一起灰头土脸地回来了。



很显然,任务失败了。两人不仅打了一架,还开始互相推卸责任。

日军长官当然更相信山本。于是,他们便开始怀疑,施亚夫或许是我军的卧底?

施师长“失望至极”,无奈之下,他只好率部起义了。

那么任务究竟是如何失败的?他究竟是不是我方的人?



曲折的成长经历

施亚夫出生在江苏南通的一个穷苦人家中。迫于生计,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外出做苦工。

在十三岁那年,他在街边遇到一个病死的纱厂童工。为了能有口吃的,他将童工下葬后,便顶替对方的名字进了纱厂做工。



虽然勉强能糊口了,但他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中,每天遭受着雇主非人的压榨。

施亚夫意识到,若是再不做点什么,自己可能就是下一个病死的童工。

于是,他便开始在暗中联合工人,与压迫阶级做斗争。在这个过程中,很多革命人士与他并肩奋战。他也逐渐对我党产生好感。



1928年,在我党的领导下,施亚夫参加了如皋起义。但由于战斗经验不足,起义很快就失败了。

不过他并未丧失信心。在我党的安排下,他开始转入地下工作,并多次执行危险任务。

组织在经过一番考验后,认为他思想进步,敢于与地方势力作斗争,于是便正式吸收他入党。



日军侵华后,为了劝动国军联合抗日,他在组织的安排下,潜伏到了十九路军内部。

在他的鼓励下,十九路军慢慢意识到了抗战的重要性,对我军的敌意也开始逐渐减小。

老蒋怒不可遏,开始派人“清理”十九路军内部。最终,施亚夫被关进了南京老虎桥监狱。



当时与他一起被关押的,还有陈独秀、彭述之等革命人士。

面对敌人严刑拷打,他始终没有暴露自己的身份,成功保住了组织的秘密。

直到1937年,日军飞机开始轰炸整个城市,监狱被炸塌,他才趁机逃出来。



在逃亡途中,他目睹了日军在城中犯下的罪行。期间,他还赤手空拳消灭了一个日军士兵,解救了一个小姑娘。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对日军深恶痛绝。他发誓不管付出什么代价,都要将敌人赶出去。



他回到南通后,发现这里已经被日军占领,国民党的大小官员都已经撤走。

在这种情况下,他决定留下来,继续与敌人作斗争。

之后,他找到当初参加过工人运动,以及暂时与组织失去联系的党员,与他们一起组建了“唐闸工人抗日守土团”。



但有了人还不够,还要想办法武装起来。

当时他们得知,就在离唐闸不远一个的村子里,正好有一股国军的溃兵。他们正在到处搜刮衣物,打算装成普通老百姓逃跑。

施亚夫得知后,便带人找了过去,与他们商议要用衣物换枪支。说完,他便主动脱下长衫交给了对方。



对方只犹豫了一会儿,便接了过来,并将手里的枪递了过去。其他士兵也一一行动起来。

就这样,“守土团”成功获得20支步枪,2000发子弹。



部队武装起来后,施亚夫便率领众人,与敌人打起了“城市游击战”。在战士们的英勇作战下,敌人的行动经常受阻,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1938年,在一个雨夜,施亚夫又率领几名战士偷袭了日军的军火库,缴获了48支枪以及两箱子弹。这次行动后,部队进一步扩大。



随着他们的声势越来越大,驻扎在江南一带的新四军,也很快与他们取得了联系。

在见到粟裕与叶飞将军后,施亚夫激动不已。只是他没想到,自己刚一归队就被授予了一份“特殊”的任务。



在艰险中求生

自从汪伪政府成立以来,敌人便不断在四处活动,收编伪军队伍,成为了我军抗日的极大阻力。

慎重考虑后,粟大将决定派人打入敌人内部,策应新四军的行动。

在当时看来,一直在南京活动,并且有过潜伏经历的施亚夫,无疑是最好的人选。



在听到这个任务时,他本人是有些排斥的。但为了国家大义,他最终选择自我牺牲。

于是不久后,他便向汪伪政府故意释放出了一丝示好的信号。



为了能打入敌人上层,获取更多情报,他还骗对方自己手下有一万兵力,想争取一个师的番号。实际上,他的部队里只有百余人。

一开始汪精卫并未轻易相信他,而是派人去核实。



聪明的施亚夫倒也不慌,他直接找人抄了一本电话簿以及一份牺牲人员的名单,胡乱编出了一本万余人的花名册。

敌人看后深信不疑,随后便将他任命为伪七师中将师长。自此,他便开启了艰险的潜伏之路。

起初日军长官并没有重用他,直到后来的一次契机才开始完全信任他。



1942年,粟裕召集各地委、军分区以及各旅干部到南坎镇来会。

但不知为何,这件事传到了日军的耳中。敌人便也召开了一次会议,准备在我军各干部返回的路上设伏。

施亚夫也参加了这次会议。得知具体行动后,他便趁着中场休息的间隙,派人去情报站传递消息。



回到会场后,他又劝说日军长官,南坎镇两面环海,一旦被包围就出不来,新四军不会轻易过去。这可能是他们递出来的烟雾弹。

然而,日军高官听了这话却神秘一笑,非常肯定这个消息的准确性。在他的透露下,施亚夫才知道敌人早已在我军中间安插了卧底。



他不敢耽搁,再次将这个消息传递给了我军。

所幸情报传得够快。粟裕收到消息后立即改变了回去的路线,并开始大力排查军中。在一番周折后,终于抓到了潜伏的敌军。



而日军那边埋伏了半天也没等到我军,作战计划最终落空。而通过此事后,日军才认为施亚夫的分析是对的,从此对他倍加重用。

而施亚夫也趁着这个时机,开始扩充人脉,给敌人做思想工作,笼络了不少人心。



1943年,施亚夫再次收到一个任务:前往掘港,配合那里的山本大队,偷袭新四军陶勇部队。

任务紧急,消息也来得突然,施亚夫没时间传情报,只好选择了“缓兵之计”。



功成身退

之后他故意带着部队绕远,先走石港,再到掘港。

这是因为山本大队的大本营就在石港。一旦他们没提前通知就通过,一定会被拦下。到时候他就能见机行事,拖住敌人,让陶勇将军安全离开。

一开始翻译还很疑惑,劝他走近路,但都被他斥责了回去。



就这样,一行人大摇大摆地走到石港,而山本的哨兵果然不让通过。

施亚夫装作蛮横的样子与对方争执起来,争着争着最后竟然动起枪来。最后翻译被误伤,瞬间倒地不起。



施亚夫便以此为由大闹一番,最后将山本都引了过来。他命令山本道歉赔偿,对方不肯,两个高级长官就这样当众动起手来。

而不远处的陶勇听到枪声后,立马会心一笑。他知道这是施亚夫在传递信号,于是连忙带人通过了掘港。



就这样,日军偷袭的计划再一次泡汤。而施亚夫和山本两人互相揪着衣领,回到了南通日军指挥部。

两人互相推卸责任,日军内部当然更信山本。因此,不久后,他们便将施亚夫从师长降为团长。



此时日军也察觉出内部出了问题,于是开始大力排查,不久后,他们便查到了施亚夫身上。

组织考虑到他的安危,便指示他可以提前归队。于是,在1944年1月5日,他带着部队正式起义。



其实而在归队之前,他还做了最后一件事。他在日军内部大肆宣扬,自己为长官卖命却还是遭到了怀疑,实在失望至极。

所以所有人都认为,他之所以起义就是因为被日军逼的。又因为施亚夫为他们长期做的思想工作,最终,2000多名伪军也在不久后投靠了我军。



此后,施亚夫便开始在正面战场上与日军较量,为抗日的最终胜利做出了显著贡献。

在抗日战场上,还有很多像施亚夫这样隐姓埋名,潜伏在敌人内部出生入死的人,他们做出的贡献一点也不比其他抗日将士少。

大家还知道哪些卧底英雄的事迹呢?

参考资料:
【1】施亚夫的传奇人生,铁军传媒网,2014年4月2日。
【2】十大卧底将军,上海人民出版社,作者:胡兆才。
【3】施亚夫:我打入汪伪军队上层之后,中书外摘,作者:梅世雄。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