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文章评论区出了一件有意思的事。

有位热心朋友询问所谓傅作义冀中穿心战的事。笔者以前约略知道一点点,想写一写,但意外的是,查遍各种官方正规史料,和傅作义各种传记,乃至对岸出版的所谓戡乱战史,居然不见此战的记录。

至于互联网上的文章,大家搜索冀中穿心战,估计都能搜到某乎那篇文。

细节特别细,看起来似乎挺真实的。

这种情况,对于史料癖的笔者来说不啻一种折磨。

这场发生在1948年4月的战斗,到底存不存在?答案是肯定的,存在。虽然各种官方战史没有记录,但有一本文献史料提到此战的存在。

既然存在,为什么不详细记录?查阅史料并多方对比后,笔者约摸有了一个答案。

正规史料不如网文详细,里面透着古怪,尤其是一些某粉的酸臭心态。

现分享之。

一、偷袭冀中

所谓冀中穿心战,是指1948年4月傅作义骑兵12旅,偷袭冀中军区司令部所在地,黑马张庄。

关于华北作战的基本史料,都没有提到这场战斗。比如《全国解放战争史》、《华北野战部队战史》《晋冀察暨华北军区武装力量发展史》《聂荣臻传》《聂荣臻回忆录》乃至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的《自述》,都没有记录这场战斗。

唯一提到此战的,是北京军区编纂的《华北野战部队战史文献选编》,记录了1948年4月24日朱总司令给冀中军区司令员孙毅一封信,内容是教孙毅如何应对骑兵突袭。


编者在脚注中提到,1948年春,国民党傅作义部骑兵12旅进扰冀中解放区的河间,因我方事先无备,受到部分损失,敌从偷袭得手后逃脱。

这就是官方史料对这场战斗的大致记载。

有意思的是,对岸上世纪七十年代编纂的《戡乱战史》,记录华北地区战史,对此战也是只字未提。

这就尴尬了。

可以肯定的是这场战斗真实存在,我方也确实受到一定损失,否则朱老总不会亲自给孙毅司令员写信指点破骑兵的战术。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事呢,敌我双方后世记载同时忽视。

讨论任何战史,都一定要结合大的战役背景。

1948年4月,傅作义已担任华北剿总司令,其部队已大部进入平津地区。占据范围包括绥远全部、察哈尔大部、热河西部、平津周围地区。

所部兵力六十余万,其中傅作义直接控制的也就是传统所谓傅系部队,共约30万左右,包括三十五军、一〇四军(由暂三军改编)、一〇五军(由暂四军改编)、独7师、骑4师、骑12旅、骑13旅。此外还有绥察和冀省各处保安部队。

我晋察冀军区、野战军经保北、清风店、涞水、石家庄等诸战役,已经连续多次歼灭国军主力,包括中央军的第三军、三十五军的虎头师新32师等等。所占区域从张家口失陷后的极小点,扩大到极大范围,自陇海铁路以北,保定以南,同蒲路以东、平汉路以西,都是我军占据绝对优势。

华北形势进入全面对峙阶段。

置于这样的背景之下,我们才能看清楚,偷袭冀中的意义和价值到底有多大?

二、小胜与大局

冀中军区位置比较重要,是华北大平原核心区域,抗战时我冀中根据地就是日军重点进攻之区域,解放战争中亦同此理。

如果国军华北剿总集中重兵拿下冀中军区,威胁我军渤海军区,进而与济南第二绥靖区王耀武部队连成一片。


理想而丰满,现实很骨感。傅作义为什么不集中兵力打这里呢?非不想也,实不能也。

晋察冀军区早已从1946年10月丢失张家口的失利中缓过气来,不仅如此,还连连发动攻势,逼得华北剿总被动应招。

在所谓的冀中穿心战之前,晋察冀野战军先是于1947年11月攻克石家庄,斩断华北国军向南伸出的一支触角。12月2日蒋介石下令成立华北剿总,由傅作义统一指挥。晋察冀野战军当即给傅作义送了个大礼,1948年1月,在涞水战役围点打援,消灭傅作义王牌军三十五军之新32师,师长李铭鼎被炮火击毙,军长鲁英麟含恨自杀。

傅作义所谓的机动防御、化被为主动、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各种高调表态,随着这一记当头闷棍而不再嚣张。

华北局势已然大为改观,中央军委却意犹未足。

2月23日,中央军委电示 晋察冀野战军,要求其学习刘邓、陈粟、陈谢诸军敢于在江淮河汉之间远离后方,而能与强大敌人作战的艰苦奋斗精神。学习林罗军敢于在零下30度气候条件下在完全敌占区与强敌作战的精神,保证远出机动作战的胜利。

人家已经打得很好了,下行曲线改为上行曲线了,为啥要这么刺激人、戳人肺管子呢?

因为晋察冀野战军正在酝酿一个大活儿:跨过平、津、保三角地带,到绥东、察南去作战,目的一是协同东北野战军的冬季攻势,二是截断平绥路东段,切傅作义的后路,三是远景看好恢复与冀热察与晋察冀军区的联系,当年忍痛割出去,聂帅心里苦啊。

中央很明白晋察冀部队的习惯,一直都是区内作战,没有打过无根据地的战役,而且被傅作义几仗着实打出阴影了,去老傅的后方掏窝,到底行不行,没有多大底数。

猛火烹热油,气势必须得先上来。

晋冀察野战军也确实不含糊。

1948年3月,在杨得志、罗瑞卿指挥下,野战军分成左右两翼,向察南绥东杀去。这一招攻敌必救,傅作义不得不把兵力向北、向西调过去。但因摸不清杨得志的真实动机,只能被动应招,处处慢一步,傅系暂四军差点在天镇被围住吃掉,傅作义获知此息,为免第二次出现鲁英麟自杀式事件,急令暂四军放弃天镇逃跑。

未完待续。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