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村,解放前有4位大厨师很有名气,分别是刘世再(1895年生)、宫云(1898年生)、刘天定(1902年生)、刘元兴(1906年生),他们也是民间大厨师,方圆几十里谁家办红、白事,都离不开他们。他们不但技艺好,而且品德也好,无论贫富,他们会根据情况帮助办事家把客待好。



不知他们师从何人,但4个人分工合作,配合得很好。过去待客一般是“十三花席”,密县娶媳妇的“大席”是很有讲究,也是很出名的,不但讲究色、香、味,还讲究次序、营养等。他们四位大厨定下几条规矩:



一是每次待客后,所穿用的衣、裙都要洗干净;二是每次待客时,个人都要换上新衣或干净的衣服;三是让主家准备好油、盐、酱、米醋、柿子醋、大茴、小茴、豆寇、五加皮、肉桂、花椒、白胡椒、陈皮、辣椒面、姜、蒜、大葱、辣椒角、香菜、白沙糖等佐料。

在过去,一般只有娘家贵宾才能吃上“大席”,具体是:客人坐好后,先上4个干果小盘,花生米、瓜子、核桃仁、西瓜籽;再上4个小甜果盘,红、黄、绿、青干果子;后上4个水果小盘,苹果、橘子、香蕉、西瓜(瓜果),若是冬天可用糖果代替。



接着上8个凉盘,有荤有素。开始喝酒,等喝上了10几分钟后,开始上8个热菜,上馍。热菜先上鸡、一个热咸汤,接着上一个鱼、一个热咸汤,再上一个条子肉或方子肉块、一个热咸汤,再上一个肉丸子、一个热咸汤,接着上一个炒肚丝、一个百合汤,接着上一个炒大肉丝、一个莲子汤,接着上一个炒大肉片、一个红枣汤,接着上一个八宝饭、一个银耳汤,最后一个是鸡蛋汤。

旧时农村称为吃“大席”,也叫吃“四大件”、吃“大桌”,其他亲戚等吃席没有4个干果、4个水果和4甜4咸,农村称为“行席”。

农村娶媳妇头天晚上都要吃喜面条,过去由于小麦面少,新密地区一般吃小米饭,但娶媳妇的头天晚上必须吃一顿喜面条,一直沿用至今。现在办红事的早上饭是卤面条和鸡蛋汤,已成为新密的招牌饭了。此外新密的卷煎、大隗的牛肉、荷叶饼等。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都是招牌菜。



农村办白事,贫困人家摆供品比较简单,称“实供”,也叫拾个供品,即8碗大方块肉、2碗馍。而较富裕的农户摆的供品就多了,一般分为36个、60个、90个。90个供品是:8碗方块肉,2碗馍,8个干果盘,8个水果盘,8个糕点盘,8个糖果盘,16个果点盘(8个高供、8个仙人盘)雕刻,8个菜盘,8个汤(4咸4甜)。

新密农村办白事,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都有一个规矩:客人都吃米饭和馍,不许吃面条,而且都是大锅菜。过去老娘家客人可吃桌,现在都改成端上几盘热菜和凉菜、米饭、馍,自己盛着吃。

出殡的头天下午或晚上有“顶供”仪式,在司仪先生的带领下,唢呐队吹着,众孝子把供品从厨房一个个头顶着送到灵棚,厨房和灵棚各有2个大厨,专门接送、摆放。供品中的2碗馍有讲究,首先馍必须是圆馍,夫妻二人去逝一位老人时是2碗8个馍,两位老人都不在时是2碗10个馍。

办红事4个大厨分工是:一个首火,即炒热菜,一个看大笼,两个做后厨在做凉菜。白事时一个做热菜,一个做凉菜,一个后厨,一个看大笼连供后厨。



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小刘寨村4位大厨给新郑县一大户人家(娶媳妇)待客这家光大厨就找了四班,每班4个人,4个首火。原料随便用。



在四班大厨中,小刘寨村的4位大厨厨艺很好,色、香、味等均为一流,受到主家和客人的好评。尤其是卷煎和焖子更是一绝。他们制作的卷煎用料考究,用好的红薯粉芡、红薯粉条、猪花肉末、豆腐,佐料有花椒粉、姜末、葱末、香菜,少许白沙糖。



焖子也是一样,拌匀,不能太稀,和好备用,用油锅将鸡蛋打碎倒入油锅,均匀地制成薄饼,火不能太大。将做好的馅放在鸡蛋薄饼上,卷成圆筒状,一般粗细在直径2寸为宜,然后上笼蒸1个小时左右。密县大隗的牛肉、荷叶饼、烧炒海森、密县的酥肉菜、蒜菜等特色菜更是胜一筹,他们几人真为密县人争光争脸。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大隗镇某村一家舒坦户办白事,让摆比较好的花供。他们四个人足足用了1天时间,摆成90个花供品。当时很多人都没有见过这么多供品,这么好的花供,受到主家和客人的称赞。



4个人除厨艺好,还培养了一批后辈人才,如宫世枝(1916年生)、刘元彬(1919年生)、刘世盘(1926年生)、宫法(1940年生)、刘锋(1945年生)、刘双来(1945年生),其后代代相传。

年轻一代有55岁的宫战友、56岁的刘海泉、56岁的李福东、62岁的杨根良、36岁的刘二浩等十几个。这些年轻人除了接受传统技艺外,有的还上了厨师学校,经过专业培训和大酒店实习,技术更加全面,不但能作出美味可口的常用农村可口菜,而近几年也作出新密推出的名菜,更是闻名全省甚至火爆全国,如:新密虾尾、蘸叶豆腐、新密烧卷煎、新密大烩菜、新密酥肉,酱肉扣碗、大葱烧海参、米醋炒柴鸡、大葱烧羊肉、甲鱼泡馍、麻辣凤爪、五香猪蹄、清蒸肘子、烤全羊、拔丝红薯、火烧茄子、蒜菜等为农村社会生活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有几位都成为大酒店的主要大厨师,为传承祖国美食文化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贡献。

(作者:河南省新密市苟堂镇小刘寨村 刘保森)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