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食研所
请客吃饭这事儿,让人头大,因为众口难调,想照顾周全,很是麻烦。平时和朋友聚餐吃点啥都得想半天,就更别提国家摆国宴请吃饭了。毕竟,不同国家风俗不同,口味也不一样。
上太辣太重口的,怕人家肠胃受不了,吃一顿,两头受刺激;
上太特色的,怕人家心里受不了,实在下不去嘴;
为了照顾到所有食客的口味,国宴的菜系必须经过反复斟酌,经过一番思考取舍,我们国家的国宴最终选择了淮扬菜。
后边太长版不看,短视频先了解原因。
淮扬菜调味平和,不会过于刺激,淮扬菜食材精细,讲究刀工造型漂亮。比如经典的淮扬菜大煮干丝,要把豆腐切成火柴杆粗细,再用鸡汤火腿熬汤,尝一口,那叫一个鲜呐!
大煮干丝
其实要了解淮扬菜,最重要的就是一个“水”字。够新鲜的水产、会端水的厨师、能带货的水军。
淮扬菜中的淮扬指的是江苏的淮安和扬州,这两地中间河网密布。有河,就有河鲜,随便说几个名字吧:洪泽湖大闸蟹、长江三鲜之一刀鱼、黄鳝。淮扬名菜软兜长鱼就是炒黄鳝,肉嫩、味鲜、营养丰富。随着大运河的修建,淮扬地区成了南北交通枢纽,各地的物资和财富汇聚在这里,人多,地区也变得渐渐富庶起来。
软兜长鱼
《殷芸小说》里说过:“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当然,全国各地的人汇聚在这里,也会出现问题,其中之一就是人多味杂,吃不到一起去。幸好,跟着人群一起来到江浙地区的还有会端水的厨师。
正当大家因为吃甜还是吃咸而吵得不可开交的时候,淮扬的厨子站了出来。优秀的淮扬厨子,追求的就是一个平衡。在厨子们努力的端水之下,淮扬地区的菜品口味,逐渐变得兼具南北特色。这种特色说好听点是中正平和,当然也可以说什么味都不突出,但是也挑不出来啥毛病,就是也行、凑合?
大量的人口流动,不仅造就了淮扬菜,连带着淮扬菜在全国都打出了名气。后来,两位带货大V的加持,使得淮扬菜彻底破圈,走出全国。
粒粒分明的扬州炒饭
隋炀帝一面用京杭大运河来运输物资,一面又公器私用,沿着大运河旅游。旅游嘛,就是逛吃逛吃,但皇上出游,吃的能是一般的饭吗?比如蛋炒饭,老百姓吃的是质朴,而皇上就得吃出点档次,那就得加海参、鸡腿肉、鲜鸡蛋、特等籼米饭、青豌豆、鲜笋……这种奢华顶配版的蛋炒饭,就是另一道大名鼎鼎的淮扬名菜——扬州炒饭。蛋炒饭都那么卷,其他菜肴也不得起飞喽!
粉蟹狮子头
红烧狮子头
于是大家都有样学样,这个雕花,那个拉丝,把菜做成了你吃不起的样子,比如同样都是肉丸子,别人家的肉丸子就是个普通的小丸子,而淮扬菜的肉丸子不仅个头大,而且味道鲜美,这么好吃又好看的菜,必须要换个更霸气的菜名:狮子头。
你知道的,除了隋炀帝,清朝的乾隆帝也是个爱旅游的。当时乾隆帝下江南路过扬州,看到沿途的百姓很富裕,有点飘,决定办一场酒席,请随行的大臣吃饭。但大臣们来自五湖四海,口味并不统一,很难全部兼顾,但傲娇的乾隆帝,绝不降低要求。满族的菜、汉族的菜、五十六个民族的菜,朕全都要。
而且像满汉全席这样的国宴,属于国家的重大典礼,不仅要好吃,更要好看,如果只图吃个饱,那么可能,有的想吃锅猪肉炖粉条子和铁锅炖大鹅,有的则要牛油锅,料碗里多加折耳根。无奈之下,御厨们祭出了前辈们的端水大法,决定以口味清淡、卖相精致的淮扬菜为主,再以其他菜系作为点缀,凑出了满汉全席。
最炫刀工的文思豆腐羹
据《扬州画舫录》记载,满汉全席的菜单里淮扬菜占了大多数,比如:西施乳、文思豆腐羹、鱼肚煨火腿。
有了乾隆帝带货,淮扬菜的人气急速飙升,成了国家级宴席的首选。新中国成立后,周总理一番深思熟虑,也决定把淮扬风味的菜,作为国宴,招待宾客。慢慢地,口味和颜值很balance的淮扬菜,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
蟹黄汤包
除了前边提到的,蟹黄汤包,水晶肴肉也是很多人心心念念的美味。
《北京志·商业卷·饮食服务志》详细记载“开国第一宴”的过程,并一一列出了菜谱:先上美味4小碟,再上点心类,计有:炸年糕、艾窝窝、黄桥烧饼、淮扬汤包。主菜15个:扬州蟹肉狮子头、全家福、东坡肉、鸡汤煮干丝、口蘑罐焖鸡、沙炒翡翠虾、鲍鱼浓汁四宝、香麻海蜇、虾籽冬笋、炝黄瓜条、芥末鸭掌、酥鲫鱼、罗汉肚、镇江肴肉、桂花盐水鸭。最后上:菠萝八宝饭、水果拼盘。
水晶肴肉
淮扬菜被作为国宴也是有原因的。第一淮扬菜精致上档次,有几道炫技菜的刀工,能体现咱们国家餐饮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二是有历史文化底蕴;第三淮扬菜调味料不多,能吃出食材原汁原味的鲜美的同时也符合饮食健康(淮扬菜是咸鲜口, 不是甜口);第四是淮扬菜真的很好吃,清淡却不寡淡,吃后不会对身体有什么负担,看着非常寡淡,但入口非常鲜美。建议大家有机会去淮安尝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