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一桩"天价海鲜"争议在潮汕刷爆全网。
四位外地游客在网红大排档豪掷2952元吃海鲜,人均738元的账单让网友炸开了锅。菜单里赫然列着"3.2斤烧响螺2400元",这个数字直接点燃了舆论导火索。
"本地人看了直摇头!"一位潮汕博主犀利吐槽:"这桌菜专挑贵的点,烧响螺在咱这儿可是'海鲜爱马仕',普通打工仔谁敢碰?"
评论区瞬间涌入上千条本地人留言:"过年时一斤响螺飙到一千多,土豪才吃得起!"更有人晒出三年前的价格截图:"这玩意儿从来就没便宜过!"
细看菜单,生腌虾60元、鹅肠50元、猪蹄50元的价格在潮汕春节档实属常规操作。争议焦点全在响螺身上——这道需要茅台酒烹制的潮汕名菜,光是食材成本就占整桌消费的八成。有网友犀利总结:"点了满汉全席嫌贵?先看看自己夹的什么菜!"
面对"宰客"质疑,潮汕老饕们集体上线科普。海鲜档老板老林掰着手指算账:"响螺出水就缩秤,3斤活螺烧完只剩1斤肉,再加上人工、调料,这价真没多要。
"评论区更有人调侃:"在潮汕吃响螺相当于北上广买学区房,明码标价的事能叫宰客?"
事件持续发酵中,不少外地网友晒出亲身经历。"去年中秋在潮州点过烧螺,2斤就要1800""汕头高端酒楼更贵,但人家提前告知价格"。
争议背后,折射出地域消费认知差异——当"海鲜自由"遇上"天价食材",这场关于"值不值"的讨论,已然升级为城市消费文化的碰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