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历时1个月,中国军队约29万人参战,日军参战人数约5万人。中方伤亡约5万余人,毙伤日军约2万余人,此次大捷,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也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但在台儿庄战役前,有一场阻击战非常重要,没有它就没有之后的大捷。这场阻击战,就是淮河阻击战。

当时,南京已失,日军13师团自南京、芜湖等地渡江北上,与津浦北段的日军相呼应,妄图打通津浦线,控制陇海线,合攻徐州。日军来势凶猛,临淮关,凤阳相继失守。

如果让南线而的日军打通津浦线,控制陇海线,那么,集中于鲁南苏北的国民党大军将遭受腹背受敌、分割歼灭的危险,扼守津浦、陇海两条铁路的交叉点的重镇徐州也将不保。



1938年1月28日,于学忠第51军接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电令,坚守淮河北岸,阻止日军北犯。29日,51军一一四师师长牟中珩命扈先梅旅推进至淮河南岸之小溪河、明光一带占领阵地。日军第十三师团自滁县北犯,防守明光的牟中珩师一个加强营奋起抗击,迟滞了日军的北进,使扈旅得以安全转移到淮河北岸。

2月1日,日军数千人窜抵临淮关,牟中珩师六八〇团于学道(于学忠的弟弟)部与日军隔河进行激烈的炮战,日军六七百人企图渡过淮河,被击退。次日晨,临淮关日军千余人凭借飞机大炮的掩护强行渡河,牟中珩令六八〇团待敌半渡时集中火力猛击,到中午相继打退日军两次强攻。



3日,日军2000余人在临淮关以西、蚌埠以东组织两次强渡,又被牟中珩师三四二旅击退,冲至淮河北岸的200余名日军被全部歼灭。10日,临淮关日军在晏公庙以西再次发起强攻,3000余日军渡过淮河,占领第一一四师王庄、前坂子等部分阵地。牟中珩亲自组织反击,自上午10时至下午3时,经多次浴血冲杀,终将王庄等阵地收复。



11日凌晨,日军在飞机、重炮配合下组织更大规模的强渡,牟中珩所部官兵伤亡2000余人,阵地被日军突破多处。13日凌晨2时,于学忠集结兵力,乘日军立足未稳,发起全线反攻。从于学忠、牟中珩到旅、团长都在第一线亲自指挥,至上午10时许,终将日军驱退至淮河南岸,将丢失的阵地全部夺回。



淮河阻击战,第51军与日军血战15天,伤亡官兵三四千人,不但消灭了数千日军,而且阻滞日军于淮河一线达到两个月,粉碎了日军打通淮河,向北突击的计划,造成北线日军孤军奋战,为台儿庄歼灭战创造了有利的战机。可以说,没有于学忠的淮河阻击战,就没有日后的台儿庄大捷。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