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风云变幻,各路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

今天要聊的这位,可不是什么驰骋沙场的将军,而是一位运筹帷幄的谋士——杨永泰。

人送外号“毒诸葛”,这名号可不是白叫的,他出的主意,那叫一个狠辣。


只可惜,聪明反被聪明误,这位高智商人才最终没能逃过命运的捉弄,年纪轻轻就命丧黄泉。

杨永泰,可不是个草包,人家是正儿八经的北大毕业生。

辛亥革命爆发那会儿,他就敏锐地嗅到了时代变革的气息,一头扎进了革命的洪流。

给云南王蔡锷当谋士的时候,他就展现出了过人的军事才能。


当时云南地势不利,孤立无援,杨永泰力排众议,建议联合全国讨袁力量,这才有了后来的护国战争的胜利。

北伐战争结束后,杨永泰结识了蒋介石。

两人对“攘外必先安内”的理念一拍即合,杨永泰也因此成了老蒋的心腹智囊。

中原大战,各路军阀联合起来反蒋,眼看老蒋就要招架不住了,又是杨永泰,献上了一条妙计——分化瓦解。

这一招,直接让反蒋联盟分崩离析,老蒋也因此坐稳了宝座,对杨永泰更是信任有加。


可老蒋虽然得了天下,却还有个心头大患——红军。

前几次围剿,都以失败告终,老蒋愁得头发都白了。

这时候,杨永泰又站了出来,提出了“三分军事,七分政治”的策略,核心思想就是:釜底抽薪,断绝红军和老百姓的联系。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杨永泰可谓是无所不用其极。

他先是在苏区周边散布谣言,抹黑红军的形象,说他们是杀人放火、无恶不作的土匪。


但苏区的老百姓可不是傻子,他们亲眼见过红军,知道红军是真心实意为他们做好事的,所以这招并不奏效。

眼看舆论战行不通,杨永泰又想出了更狠毒的招数——保甲连坐。

一个村子里,只要有一户人家帮助红军,全村都要跟着受罚。

这一下,老百姓可就为难了,帮也不是,不帮也不是,左右都是个死。

为了自保,他们不得不和红军保持距离,红军的补给和情报来源也就断了。


除了这些,杨永泰还建议老蒋封锁苏区,切断红军的物资供应。

他亲自规划了封锁线的走向,细致到每一个关卡的位置,力求将苏区变成一座孤岛。

在重重压力之下,红军最终被迫踏上了漫漫长征路。

1934年秋,红军开始战略转移。


蒋介石召集众将领商议对策,大家对红军的去向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这时,杨永泰再次展现了他“毒辣”的眼光,他预言红军会选择一条出乎所有人意料的路线——北渡金沙江。

这条路线,在当时看来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红军要从江西走到云南,要翻山越岭,还要躲避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更重要的是,七十年前,太平天国的石达开就是在这条路上全军覆没的。


因此,几乎没有人相信红军会选择这条“死亡之路”。

然而,历史却再一次证明了杨永泰的“毒辣”眼光。

红军最终真的选择了这条路,并且成功渡过了金沙江,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这让杨永泰的名声更加显赫,但也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

杨永泰的才能和受宠,引起了国民党内部其他派系的嫉妒和不满。


他们视杨永泰为眼中钉,必欲除之而后快。

为了平衡各方势力,蒋介石不得不将杨永泰调离中央,任命他为湖北省主席。

这看似是升迁,实则是放逐。

1936年,杨永泰在武汉遇刺身亡,一代“毒诸葛”就此陨落。

他的死,至今仍是一个谜团,幕后黑手究竟是谁,我们不得而知。

杨永泰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他用自己的智慧,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的故事,也让我们看到了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性的复杂。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