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有个人尽皆知的称呼是国父,但鲜为人知的是第一个称孙中山为国父的人名叫樊钟秀。
樊钟秀从小就是英雄好汉,他小时候在少林寺拜师学武,练就了一身好武功,一看到家乡的乡亲们被土匪欺负,就直接带着其他几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端了土匪的老巢。因为行侠仗义的事做的多了,樊钟秀的名声就慢慢传开了,很多隔壁村子的年轻人都来投靠他,樊钟秀就拥有了自己的队伍,专门对抗当地的土豪劣绅和土匪恶霸。
樊钟秀很注重队伍的纪律,他提出了三项禁令:一是不准奸淫民间妇女,二是不准抢劫民众财产,三是缴获的东西必须充公,然后按功劳分配。有了这种纪律性的纲领,樊钟秀部队的凝聚力越来越强,部队也在不断发展壮大。
1914年樊钟秀的名声传到了官府的耳朵里,他也就成了官府围剿的对象。樊钟秀的部队毕竟没有受过正规训练,所以根本不是官兵的对手。所以樊钟秀就选择南下,前去投靠孙中山,孙中山见樊钟秀带着部队来投靠自己非常高兴,就让樊钟秀担任第二路军司令。
樊钟秀对孙中山可谓是忠心耿耿,在陈炯明叛变的时候,滇军桂军先后都被陈炯明击溃,孙中山的处境变得不容乐观,不得不离开大元帅府。此时樊钟秀站了出来,他亲自手提大刀,带着部队冲在最前面,在一番血战之后,樊钟秀击败了陈炯明。战后樊钟秀受到了孙中山的嘉奖。
在孙中山逝世的时候,樊钟秀时任豫军总司令,他当时悲痛万分,送上素花横额,上面写着“沉重悼念国父中山先生”的话语。从此之后,国父这个称号就在全国传开了,樊钟秀也成了第一个称孙中山为国父的人。五年之后,蒋介石在全国发表通令尊称孙中山为民国国父。
在北伐战争中樊钟秀也立下了大功,他率领自己的部队击溃了吴佩孚,为北伐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在北伐战争结束之后,他被升为国民革命军45军军长,但是忠于孙中山的人往往都会让蒋介石有所不满。于是在中原大战的时候,樊钟秀站在了蒋介石的对立面。
而且樊钟秀反蒋的决心非常强硬,所以他拒绝了蒋介石送出的想要收买他的重金。蒋介石见收买不成,就派出了飞机进行轰炸,结果樊钟秀正好在前线视察阵地,结果就被飞机给炸死了,终年4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