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翻一些八十年代的文献书籍,看到一个有意思的故事,是一些老人回忆关于孙中山先生在桂平的过程的。


都知道,在1921年的时候,孙中山先生在广州就任非常大总统,后来就组织准备北伐,但为了获得陈炯明的军事支持,就 议定要 “商谈”一下。

当然,孙中山与陈炯明北伐会谈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统一中国,结束军阀割据的局面,这都是历史科目考点之一了。

但当时孙,陈二人有着两种不同的政治管理立场:孙中山主张通过北伐来讨伐军阀,实现全国的统一管理,而陈炯明则主张联省自治,认为各省应自行管理,反对全国统一管理。

为了达成一致,劝说陈炯明同意出兵支持北伐,也就有了孙中山宣布出巡广西的这一历史事件。后来的事情都知道了,两人在南宁是举行了会谈,但最后还是没有谈妥,反而造成了两人的“绝裂”,就有了后来的“炮轰总统府”,陈炯明破坏北伐的事件了。


这都是后话了,这就说孙中山两换船舰,巡游广西的事情。

一直认为,当时孙中山先生“巡阅广西”时,在梧州,到桂平,到横县,沿途都只是停船补给,或是临时起意而已,没料到地方文史的记载,却有着不同角度的记忆,

据说,当初在广州出发时,孙中山就发出电文,邀约在南宁的陈炯明到梧州举行会谈的,但政见不同,陈炯明就推托了,说白了,他就是想避谈这个话题,避见孙中山。

所以,当孙中山乘坐的宝壁号炮舰到达梧州时,没看到陈炯明,于是就有了梧州一游,并发表了北伐演讲的事情。

等游完梧州,他就再溯浔江西进,并发再发电文,邀约陈炯明到桂平商谈。

由于浔江水浅,宝壁舰不能上行,于是换了艘兵舰继续西进,并于十月十九日到达桂平,并等待陈的到来。据说当时桂平方面都已经安排布置好了,让陈炯明一行到“府衙门”(今中心校),“府学宫”(今市委)住下的,但直到十月二十一日,陈炯明才又回电,说不来了,再次推托。

于是,孙中山只好继续西进,溯郁江上南宁,但由于郁江水位不能行兵舰,只好就换了当时在内河航行的“电火轮”,但临时换船要时间,在这等待的时间,就有了孙中山游桂平西山的佳话。

像现在桂平的中山公园,中山亭,西山上的中山飞阁,其实都是孙中山先生在桂平地方的真实记忆,地方人文故事。


当然了,一般正式的历史记载不会那么的详细,所以,现在看到的孙中山南宁与陈炯明会谈的历史片段,很多都是一笔带过。

关于这段历史,在梧州,横县的地方文献里,也同样有着更为细致的,少被人了解的地方记忆,这也是文史的作用之一了吧。

读史知今,宣传广西各地历史人文,展示地域风貌,讲述广西的旧事,新事。

我在桂平,我是浔州府O鑫森淼焱垚,谢谢阅读关注!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