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覃在前天发布了《在伦敦被擒,外界传得惊险离奇,孙中山本人自述,让人哑然失笑》一文到“覃仕勇说史”上,文中提到:1896年10月,孙中山在伦敦被清朝驻英公使关押了12天,幸亏他在香港学医时的老师詹姆斯·康德黎不断奔走呼吁,把事情闹得很大,伦敦各大媒体对孙中山蒙难事件进行了轮番炒作,作为这桩“轰动国际的绑架案”的主角,孙中山成为了万众瞩目的国际名人,被誉称为“汉族中之杰出者”、“历史中之重大人物”。

孙中山后来承认说:

“予之知有政治生涯,实始于是年;予之以奔走国事,而使姓名喧腾于英国之口,实始于是地。”

1903年,章士钊在《孙逸仙》序中则写:

“(到数年前)吾人意中之孙文,不过广州湾之一海贼也”,时至今日“孙逸仙者,近今谈革命之初祖,实行革命之北辰,此有耳目者所同认”。

言下之意,是说自伦敦蒙难后,孙中山在短短数年间,就成为了中国革命的精神领袖。

事实亦是如此。

1905年同盟会成立,孙中山便被推为了总理,成为名副其实的领袖。

1908年之后,孙中山主要在南洋、欧洲、美国、加拿大等地筹款,源源不断地为革命活动注入经费。

1911年10月11日,他在美国哥罗拉多州典华城收到黄兴的电报,知道武昌要起义,但并不急着回国。



10月12日,武昌起义成功,以黎元洪为首的湖北军政府在第一时间内发电报给黄兴、宋教仁,要他们马上敦请孙中山火速动身回国主持大局。

盖黎元洪等人认为,总领全国革命的最佳人选,非孙中山莫属。

但孙中山的表现还是不慌不忙。

这时候的清廷的统治已经是日薄西山了。

革命形势犹如火烧油烹,短短两个月,全国就有十七个省宣布了独立,而建立一个临时政府,势在必行。

当时,临时大总统候选人有三人:孙中山、黎元洪、黄兴。

通过选举,孙中山以16票赞成、1票反对的结果,当选为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在武昌起义前一年,孙中山就对这个大总统有一种舍我其谁的信心了。



他在给手下干将荷马李的信中笑称:“目前,无人愿与我分担权力,各省领导人均极欢迎我负责全面指挥,事实是他们唯恐我不接受此职。”

为了回国就任大总统,孙中山在马赛登上了客轮,12月21日途经香港,断然拒绝了胡汉民的劝告,不肯在广东停留,急吼吼地赶往上海,他说

:“以形势论,沪宁在前方,必须以身当其冲。”

到了上海,本来是应该马不停蹄地赶往南京的。

他却停了下来,并且,一停就是八天。

正式确定选举孙中山为总统的时间是12月26日。

孙中山在上海宝昌路408号寓所召开了同盟会最高干部会议,讨论了三项案:一、改用阳历,二、以中华民国纪元,三、政府组织取总统制。

12月27日,各省代表会议代表集中上海会见孙中山,主要对大总统就职之日是否宣布改用阳历的问题进行了反复研究。

因为这个问题,一直争论了好几天。

孙中山归国之前,各地民军的告示、文件,使用的都是黄帝历。

孙中山并不认可,提出采用阳历,坚定地说,如果不采用阳历,中华民国就无法与国际接轨,就无法作为一个现代国家跻进列强之林。

争论持续到了1911年12月31日深夜,孙中山发了怒,众代表噤声,这才确定了使用阳历。

次日,也就是1912年1月1日,中午11时,孙中山在各省代表会议特派代表汤尔和、王宠惠的陪同,偕胡汉民、庄思缄、荷马李等登上了由和沪军都督府所派卫队的护卫专列启程,沿途接受各站官员迎送与民众欢呼。

当时的车速很慢。

到了下午五点,才抵达南京。

为了完成在元旦就职临时大总统这个心愿,孙中山不顾疲惫,在夜里十点,庄重地履行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宣誓就职仪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