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邓小平是带着中国进行改革开放的,而且正是这个政策让中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从而看出邓公在领导国家方面是非常出色的。不过在邓公想要卸任总参的时候,这个接班人的问题就变得非常重要了,而且当时所有的老帅也都出山为的就是商议出最佳结果。那么谁能够成为邓公的接班人呢?
1977年7月十三届三中全会后,邓公就正式复出工作,并且还担任着副主席的职务。在恢复了职务后,邓公就马不停蹄的投入到工作中,可是当时的邓公已经有70多岁了。虽然他还拥有不少的理想与抱负,可是年龄与健康却拖住了他的脚步。
为了不让国家的建设受到影响,邓公就决定在1979年辞去总参一职,这也是为了邓公的身体健康着想,中央也同意了邓公的请求。然后就开始在各个部门选择合适的人,来接替这个职务。当时中央原本是想要让邓公来负责选拔工作,可是邓公却拒绝了,因为他觉得社会刚刚稳定没多久,如果这个时候让他来负责选拔接班人,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还会让党内出现不良的风气。
虽然邓公没有答应去选拔,可是总参这个职务是比较重要的,因为是整个军事的领导人,需要负责人一定得是能力强,并且各个方面都全面。为了选择正确的人来担任,邓公直接让老帅们来参与人选的讨论工作。
这些老帅中自然也包括了聂荣臻,由于他在军事中工作的比较久,对部队的情况比较了解,中央对于聂荣臻的眼光也是比较信任的,所以这个选拔工作就由几个老帅还有邓公一起来负责。可是到底谁比较适合这个工作呢?
在这个任务交到老帅们的手里时,他们就经常召开内部会议,就是为了能够讨论出合适的总参人选。这个时候聂荣臻就提出了第一个人选,那就是杨勇,正担任着北京的军区司令。杨勇是1930年加入红军部队,没多久就成为了共产党员。
而且在战争年代,他也是立下了不少战功,除此之外,杨勇曾经领导的新疆军区遭受外国的挑唆时,还对党与国家忠诚,另外杨勇如今还是副总参,在工作上自然是有不少经验的,所以在聂荣臻看来,杨勇是总参的不二人选。
在通过多个方面的考虑后,其他的老帅还有邓公也觉得杨勇是非常合适的接替者,就在一切都准备好让杨勇接替总参的职务时,却发生意外,杨勇对国家非常忠诚,也有自己的原则,虽然这是他正直性格使然,可是却很容易将其他人给的罪了。
因此与杨勇有过节的人,在听说中央要让杨勇来担任总参职务时,立刻给中央检举杨勇,这件事也就让杨勇的任命戛然而止。没有办法老帅与邓公就只能做其他的打算,很快他们就提出了第二个候选人,这就是杨成武。
杨成武是参加过长征的,在作战的过程中也经历了不少的战斗,还做出了巨大贡献,与此同时他还担任着副总参与军区司令的职务。可是杨成武却有着历史遗留的问题没有解决,如此一来就有不少人反对他当这个总参。
这个人选迟迟没有确定,邓公也非常的着急彻夜难眠,于是他就寻求叶剑英的帮助,对于这件事叶剑英也非常重视,然后就让人将信从广州带给了邓公。邓公收到信之后,就立刻与老帅们进行商议,而后杨得志就成为了总参的最终人选,而且他在战争年代也是立下大功的,与群众建立的基础比其另外两位更深,同时他的工作能力也挺出色的。中央任命他为总参,也是对他能力的认可与信任,他也没有辜负中央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