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一项研究数据显示

人一生中要吃掉14000多片处方药

随着人口老龄化

我国的药品支出也呈现递增趋势

可见药品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而我们使用的这么多的药物

是否都是合理的呢?

药品是不是都用对了呢?

本期嘉宾


闵行区浦江医院药剂科执行主任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药剂科 副主任药师 崔敏

要使用适宜的药物

我们使用药物一般需遵循医嘱,不可自行用药

要避免一些用药误区,比如,有些患者一出现上呼吸道感染就服用抗菌药,而上呼吸道感染,尤其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约有70%—80%是由病毒引起,一般不主张常规使用抗菌药,只有当临床症状或实验室检查等支持“细菌感染”的诊断时,才需要使用抗菌药。

还有些患者迷信所谓偏方,比如,有哮喘患者担心医生开的吸入激素有副作用(吸入激素的全身副作用非常小,规范用药,其局部副作用也非常小),觉得民间偏方更好。殊不知,有些偏方中含的就是全身使用的糖皮质激素,初治效果较好,但长期大量使用激素后导致一些不良反应出现。还有些患者听说别人用某药较好,自行买来使用,却不知每个人的情况不同,尤其老年人,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不可随意用药。


要正确地贮存药物

有了适宜的药物,还要正确地贮存,保证药物合格的质量。说明书、药品外包装一般会有药品贮存要求,我们要予以注意。一般药品常温、通风、干燥、避光保存即可,个别药物有特殊要求,如未开封的胰岛素、益生菌制剂、一些外用栓剂等需要冷藏保存

要在正确的时间服用药物

药物服用时间有不同要求,需要根据医嘱服用。

餐前服药通常是指餐前30分钟,如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西沙必利、莫沙必利;抑酸药奥美拉唑等(酸性条件下不稳定,必须制成肠溶,一般晨起顿服或每日两次服用);某些降糖药,格列齐特、格列吡嗪、胰岛素等。

餐后服药通常是指餐后15—30分钟。一般对胃肠道刺激比较大的药物适合餐后服用,如解热镇痛药尼美舒利、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脂溶性维生素(A、D、E、K)易溶解于脂性物质,因此在饭后服用,尤其与脂肪性食物同服,更利于吸收。


餐时服药是指进餐当时服用,如降糖药阿卡波糖,与第一口饭同服,二甲双胍,进餐时或餐后立即服用;降脂药非诺贝特,食物可增加吸收,尤其脂肪餐,中国人晚餐一般比较丰盛,可选择晚餐时服用。

有些药需要餐间服用,也就是两餐之间服用,如抗酸药铝碳酸镁,两餐之间或疼痛时咀嚼服用。

有些药需要睡前15—30分钟服用,如某些抑酸药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胃酸的分泌有昼夜节律,一般是昼少夜多,这些药睡前顿服,其效果远大于每日分次服用,而且可降低不良反应);通便、驱虫药;催眠药(唑吡坦较特殊,因其起效迅速,推荐临睡前或上床后服用);抗过敏药酮替芬、氯苯那敏等(可减少嗜睡等副作用对生活的影响)。


降压药:建议晨起服用,多数患者晨起时血压比较高,晨起服药有利于度过早晨的心脏病危险期。

利尿药:不宜睡前服用,以免影响睡眠。

要选用适宜的液体送服药品

除了正确的时间,还需要注意选用适宜的液体送服药品。一般主张使用白开水服药,不建议使用果汁、咖啡、茶或者酒送服药品。

果汁中的果酸会加速药物溶解,不仅降低药效,还可能增加毒副作用,比如服用免疫抑制剂他克莫司、环孢素时不宜同时服用葡萄柚汁,因后者会抑制前者代谢,显著升高他克莫司浓度,易导致毒副反应发生。咖啡中的咖啡因和可乐中的古柯碱会刺激胃酸分泌,加重布洛芬等药物对胃黏膜的刺激,甚至诱发胃出血、胃穿孔。茶中含有鞣酸等物质,不利于药物吸收或者药物起效,比如茶会干扰铁剂的吸收,服用铁剂的患者不宜饮茶。

有句网络语“头孢就酒,说走就走”,这就是提醒我们服用头孢时,不能饮酒,因为头孢菌素能抑制乙醛脱氢酶,使饮酒者体内乙醛蓄积而成“醉酒状”,称为“双硫仑”反应。不仅仅是头孢,还有别的药物也同样有这个相互作用,比如抗菌药甲硝唑、降糖药格列本脲等。而且还需注意,不仅服药期间禁酒,服药前3天、停药后7天内也不宜饮酒。


这些属于一般情况,有一般就有特殊,某些药物因特别的原因可能需要使用一些特别的液体送服。如个别患者因疾病(如胃酸缺乏患者)或合并用药(如服用抑制胃酸药物的患者)而导致胃酸减少,此类患者如果需要服用抗真菌药伊曲康唑,则建议与酸性饮料(如可乐)同服,可以增加伊曲康唑的吸收。

送服药品的水还需

注意温度和水量

一般建议使用温开水送服药品。温水可帮助药物更好地溶解,同时不影响药物的化学结构。如果水温过高,可能会破坏药物稳定性,如益生菌、消化酶类药物,温度过高时会失去活性;如果水温过低,可能会刺激胃肠道,出现腹痛腹泻等,也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当然有一般就会有特殊,比如我们使用的化痰药标准桃金娘油肠溶胶囊、桉柠蒎肠溶胶囊需要用偏凉的开水送服。

一般建议使用150—200毫升的温水送服药物,当然不同的药物对送服水量也有不同的要求。


有些药对食道刺激性强,需要用较多水送服,如治疗骨质疏松的药物阿仑膦酸钠,要求患者于晨起空腹使用较多水送服,且服药后至少30分钟内避免躺卧,以减少药物对食道的刺激。

有些药为延长其对局部的作用,需要使用较少的水送服,甚至不用水。如胃黏膜保护药(如硫糖铝片、氢氧化铝片、铝碳酸镁咀嚼片)、止咳糖浆等。

除去上述需要少用水的情况,一般是不推荐干吞药的,因为干吞,药物容易黏在食道,不仅影响药物作用,还可能损伤食道黏膜。特别注意的还有泡腾片,因为泡腾片含有崩解剂,如果直接服用,泡腾片在水和唾液的作用下产生大量二氧化碳,容易引起窒息。

另外,还需注意的是,有些药服药期间也要多饮水,如磺胺类抗菌药;别嘌醇、苯溴马隆等抗痛风药;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


要正确认识药品不良反应

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药品不良反应是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情况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问题,也不是医疗事故。

我们既要重视药品不良反应,不可盲目自行用药,也不可“因噎废食”,延误治疗。


记者:汪婷婷

图片由AI生成

编辑:陈怡婷

初审:方佳璐

复审:姚怡莹

终审:刘垦博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