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咱们要来聊一种治疗糖尿病的核心药物,这就是朋友们非常熟悉的胰岛素。这是一种由胰腺β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激素,主要功能是调节血糖水平,维持血糖平衡。当血糖水平升高时,胰岛β细胞会感知到血糖变化,并分泌胰岛素。胰岛素通过促进葡萄糖进入细胞内,代谢为能量,降低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从而维持血糖水平正常。



朋友们需要知道的是,胰岛素是我们身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是糖尿病治疗的基石,尤其在1型糖尿病和晚期2型糖尿病中,是不可替代的。其核心价值在于:快速纠正代谢紊乱、保护残余β细胞功能及预防并发症。当然,胰岛素在糖尿病的治疗过程中也不是完美无缺的,它也是有一定的副作用的。

胰岛素主要的副作用是低血糖和体重增加。很多朋友看到这里,会感到不理解,胰岛素不是我们体内本来就存在的物质吗?怎么还会产生副作用呢?道理也非常简单,因为直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无法完全模拟体内胰岛素的分泌状态,所以才会产生这些副作用。

聊到这里问题就出现了,体重增加我们还可以勉强接受,低血糖就太可怕了,很多朋友宁可血糖稍微高一点,也不愿意出现一丁点的低血糖反应,这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唯一的能量来源就是葡萄糖,一旦发生低血糖,会对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不可逆性损害,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危及生命。面对这个问题,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办法说起来也非常简单,主要是通过合理方案设计和新技术应用,可显著优化疗效。未来研发方向将聚焦于更智能的给药系统和减少副作用的新型胰岛素类似物。这句话说得有点太官方了,下面,咱们具体来聊一聊低血糖的预防。

首先,我们要在使用者中识别出来高风险的人群,对他们要格外的关注。主要包括:使用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的朋友、与降糖药物联合使用的背景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肝肾功能不全者、老年人、认知障碍者、多药物使用者以及酗酒者等。这些朋友都属于高风险人群。

筛查结束后,我们要根据病人的个体情况,比如年龄、性别、肝肾功能状态、生活方式等,去制定个性化的胰岛素治疗方案。这一点也很好理解,我们不能所有人都是用一个方案,对别人效果非常突出的方案,用到您的身上,就有可能引发低血糖。



正因如此,医生在制定方案的过程中,往往都会非常谨慎,更为重要的是,对于长期使用胰岛素的朋友,医生不会把方案放到那里就不管不顾了,他会定期评估治疗方案的适当性,并根据患病朋友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也就是说,治疗方案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医生需要对它进行动态的调整。

很多朋友对这个过程感到非常不适应,因为要定期去医院,既浪费时间,又浪费金钱。但朋友们要知道,我们的身体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就连对药物的敏感性,也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动态调整这件事,不但是非常必要的,更是非常重要的行为。

除了要关注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和动态调整以外,我们还要关注饮食上的管理,特别是规律进餐,有一定医学知识的朋友都知道,按时按量进餐是预防低血糖的重要措施,尤其是对于肝肾功能不全的朋友,因为他们的代谢能力较弱,无法及时调节血糖水平。一旦饮食不规律,低血糖的风险会大大的提升。



特别需要提醒朋友们的是,避免禁食和延迟进餐。这是因为,禁食或延迟进餐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张医生一般会要求患病的朋友,在准备好食物之后,再注射胰岛素,不可以打完胰岛素,再去四处寻找食物,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聊完了饮食,我们再来聊一聊血糖的监测,定期检测血糖水平,可以及时了解自己的血糖情况,动态调整治疗药物的剂量。特别是在使用胰岛素治疗时,应根据医生建议增加血糖监测频率,以防止低血糖的发生。

在监测的过程中,朋友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合理使用胰岛素,遵循医生的处方,不要自己随意调整剂量。胰岛素的调整,是非常专业的过程,我们的目标绝对不是一下子让血糖达标,血糖达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要轻易地去质疑您的医生,更不要私自调整剂量,这些都是非常危险的行为。



患有糖尿病的朋友还需要注意,避免酒精摄入,这是因为酒精会增加低血糖的风险,饮酒的朋友都知道,酒后我们喜欢去寻找东西吃,就是因为酒精导致了低血糖,因此,建议糖尿病朋友要限制饮酒,最好一点都不喝。

最后一点也非常重要,患有糖尿病的朋友一定要知道低血糖的症状和应对方法,低血糖的常见症状有出汗、心慌、头晕等,主要应对措施是摄入快速碳水化合物,比如葡萄糖片或果汁。在出现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采取行动:清醒状态下:在15分钟内摄入15克葡萄糖或简单碳水化合物,并监测血糖。如果低血糖持续,可再次摄入15克葡萄糖并再次监测。对于无法进食或不愿进食的病人,赶快去寻求医生的帮助。



胰岛素长期使用导致低血糖的风险可以通过科学的管理与预防措施得到有效控制。患病的朋友应遵循医生的指导,合理使用胰岛素,注意饮食和药物管理,定期监测血糖,并提高对低血糖症状的识别能力。同时,应学习应对低血糖的方法,并在必要时寻求医疗帮助。

今天的内容就聊到这里,如果对您有帮助,请关注我,我会带您了解咱们国内最前沿的医学知识,我是张医生,下次再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