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系军阀相对于其他军阀而言经济实力最为雄厚,首先内部等级明确利于政令执行,不像直皖集团大军阀下面又是小军阀,张作霖扎根经营东北十几年,而名义上控制五省的孙传芳,从崛起到灭亡不过两年。有实力对军队装备投入是相当的大方,张作霖的风格是别人有的我就必须有,看到吴佩孚的汉阳兵工厂眼红,就重金打造了号称亚洲第一的沈阳兵工厂;因为在秦皇岛挨了直系海军的炮击,差点成了努尔哈赤第二,回去之后就网罗成立了当时中国最大的舰队,拥有排水量5000吨的最大巡洋舰海圻号在内的三十多艘军舰。到了张学良时期,基本上是流行什么就买什么,当时刚出现的坦克飞机他都有,感觉进口汽车太难维修,就请美国设计师设计制造出中国第一款卡车并附带生产线,不过这一切随着九一八那一夜之后,全成了日本人的战利品。



1930年,东北军入关参加中原大战。因支持蒋介石有功,张学良获得了蒋介石奉送的陆海空三军副总司令的头衔,并将北平、天津、青岛三市及河北、察哈尔两省划归张学良管辖。张因此一直坐镇北京,入关的东北军悉数留在关内。但东北还留有十三个国防旅(师级规模),加上省防旅等军事力量总人数大概也有20万人左右。当时的日军调动频繁,东北形势很有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架势,但是张学良没有应对预案,关外东北军没有指定统一指挥者,也没有对日军动向进行监视与情报收集,各级驻军也被命令束住手脚,面对人数与装备都不如自己日军,真的把自己当作了鸵鸟。

当时东北军分布如下:

辽宁省驻六个旅:

步兵第七旅,旅长王以哲,驻沈阳;9776人

步兵第十二旅,旅长张挺枢,驻锦州;9894人

炮兵第八旅,旅长刘翰东,驻锦州;24门150毫米榴弹炮

步兵第二十旅,旅长常经武,驻洮南;11087人

骑兵第三旅,旅长张树森,驻通辽;3778人

省防旅,旅长张海鹏,驻洮安;9695人

省防旅,旅长于芷山,驻山城镇;9724人

吉林省驻三个旅:

步兵第二十三旅,旅长李桂林,驻长春;

步兵第二十五旅,旅长张作舟,驻吉林;

步兵第二十七旅,旅长吉兴,驻延吉。

黑龙江省驻五个旅:

骑兵第一旅,旅长吴松林,驻克山、拜泉;

骑兵第二旅,旅长程志远,驻满洲里、扎赉诺尔;

省防第一旅,旅长张殿九,驻扎兰屯、昂昂溪;

省防第二旅,旅长苏炳文,驻海拉尔;

省防第三旅,旅长马占山,驻黑河。

东省特别行政区驻四个旅:

步兵第二十二旅,旅长苏德臣,驻双城;

步兵第二十四旅,旅长李杜,驻依兰;

步兵第二十六旅,旅长邢占清,驻哈尔滨;

步兵第二十八旅,旅长丁超,驻哈尔滨。



东北军雷诺FT-17坦克

此外,还有苑崇谷所率的屯垦军,驻洮索线,其兵力相当于一个国防旅;各省均有一至三个公安、保安大队(总队)空军有飞机二百六十架左右,编四个航空大队,基地都驻沈阳。海军有各种舰船三万余吨。东北司令长官公署设在沈阳城内,沈阳还有众多军校学生与留守人员。参谋长荣臻代署名义指挥官。但在事变前夕,正值荣臻父寿,无暇军政大事。







日本关东军在“九·一八”事变前夕,也进行着紧张的军事部署调整。

具体的部署是:

第二师团司令部,师团长多门二郎中将,驻辽阳。

步兵第三旅团,旅团长长谷部少将,驻长春。

步兵第四联队,驻长春。

步兵第二十九联队,驻沈阳。

步兵第十五旅团,旅团长天野少将驻辽阳。

步兵第十六联队,驻辽阳。

步兵第三十联队,驻旅顺。

骑兵第二联队,驻公主岭。

野炮兵第二联队,驻海城。

工兵第二大队,驻铁岭。

独立守备队,司令官森连中将,驻公主岭。

独立守备队第一大队,驻公主岭。

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驻沈阳。

独立守备队第三大队,驻大石桥。

独立守备队第四大队,驻连山关。

独立守备队第五大队,驻铁岭。

独立守备队第六大队,驻鞍山。

重炮兵大队,驻旅顺。



日本240毫米榴弹炮

九月八日,关东军还发出密令,令住东北境内的日本侨民中在乡军人分别集中到沈阳、长春、哈尔滨报到,应召者近万人。当时,关东军辖第二师团和独立守备队等,总兵力为一万四千人。日军的整个军事部署,是以沈阳为中心,沿南满铁路和安奉铁路部署,首先在沈阳发动突袭,确保沈阳首战胜利。尔后迅速向其他地区转用兵力,以实现其侵略中国东北全境的战略目的。

为加强日军在奉天的火力,关东军于一九三一年七月,从日本秘密运来两门240毫米榴弹炮,配置在独立守备队第二大队院内。一门射向北大营,一门射向飞机场,并做好随时射击的准备。





九一八那一晚张学良在听戏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