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夏瑾)每年2月17日是移植物抗宿主病日(GVHD Day)。该疾病日由美国移植与细胞治疗学会(ASTCT)等全球九大组织共同成立的GVHD联盟发起,旨在联合患者、医护人员及社会各界力量,提高对移植后排异反应的认知,推动早期疾病管理,最终改善患者生活质量。今年该疾病日首次进入中国。
近年来,我国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呈现“井喷式”发展趋势,年均增长率达10%,移植总量位居全球第一。然而,约50%的患者在移植后面临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等并发症风险,其中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俗称“慢性排异”的发生率高达30%-70%。
新桥医院血液病医学中心主任、重庆市首席医学专家张曦教授介绍,cGVHD不仅累及皮肤、指甲、口腔、眼睛、胃肠道、肝脏、生殖器、关节筋膜或骨关节等多个组织和器官,更是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2年以上晚期非复发性死亡的首要原因,且由于cGVHD早期症状多样且不典型,容易被漏诊误诊,超过50%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处于中至重度,严重影响患者移植后的生存时间和生命质量,因此“早筛、早诊、早治”是最关键的管理准则。
张曦强调,慢性排异和移植的原发病复发问题是移植术后患者面临的两大核心挑战,在cGVHD早期管理的黄金期进行干预至关重要。他建议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患者术后应与移植中心保持密切联系,一旦出现疑似排异反应,应尽早确诊并接受规范治疗。
“‘早治’不仅指确诊后的初始治疗应尽早启动,还意味着在一线治疗未能达到预期疗效时,应在医生评估下尽早调整治疗方案。”张曦补充说。
近年来,治疗cGVHD的靶向药物JAK抑制剂、BTK抑制剂、ROCK2抑制剂等逐步应用于临床。其中,ROCK2抑制剂于2024年11月28日纳入新版国家医保目录。
张曦表示,cGVHD的治疗是一个长期过程,创新疗法的可及性固然重要,但术后随访的规范化管理同样关键。“希望社会给予cGVHD患者更多关注,助力患者迎接更美好的未来。”张曦说。
张曦教授与病人家属沟通病情。受访者供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