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到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一片绿叶承载的不仅是茶香,更是一个千年茶乡的全球化叙事。近年来,安溪铁观音频繁亮相外交场合,成为国际社交场上的“东方名片”。这背后的魅力密码,蕴藏于技艺、文化、品质与品牌的多维叙事之中。
安溪茶山,梯田层层
世遗茶韵,连接世界
承载千年的文化和技艺,凝结数代匠人的智慧与心血,是安溪铁观音打开世界大门、连接五洲的金色钥匙。
2024年12月,在安溪“百茶百戏文化周”期间,安溪茶文化·大型主题系列情景剧《铁观音》,展现了安溪铁观音的前世今生及茶道精神,吸引众多茶文化爱好者、戏剧迷慕名而来。
安溪县产茶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安溪人民在长期的茶叶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形成包括茶俗、茶礼和茶歌等在内的独特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
安溪铁观音的文化底蕴深厚,其制作工艺更是精湛独特。“明朝成化年间,安溪县发明创制‘半发酵’乌龙茶制作技艺,在中国茶类家族成员中增加了‘青茶’种类。”安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农业区划中心主任张长水介绍,经过茶农们的精心发展,安溪铁观音的制作工艺已臻完善,涵盖晒青、晾青、摇青、炒青、揉捻等十道工序,茶叶发酵的微妙变化也凝练为“观音韵”。
千百年来,人与茶树和谐相处,融合形成完整齐全、特色鲜明的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2022年,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被联合国粮农组织列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其制作技艺亦随“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相关习俗”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名副其实的茶界“双世遗”。
“申遗成功只是保护与发展新的起点。”张长水说,近年来,安溪县深入实施茶源保护工程,对铁观音农遗核心区实行原生态保护,加大对茶艺、茶道等的系统梳理,编排创作《铁观音》等茶文化主题情景剧;同时开展茶业人才建设“万、千、百、十”工程,持续建强传承人队伍,活态传承激发茶文化生命力,让安溪铁观音茶文化这块农遗“金名片”愈发闪亮。
精耕细管,科技赋能
安溪“八山一水一分田”,在3057平方公里县域中,千米高山近3000座,山峦叠翠、岩峰林立、云雾缭绕,形成了梯田式茶园的独特风貌,也孕育了“高山云雾出好茶”的生态观。长期以来,安溪县认真践行“两山论”,从县域大生态、茶山小生态、土壤微生物、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四个维度入手,对茶叶主产区、核心区实施最严格的生态保护,持续高强度造林绿化、退茶还耕还林,为茶业发展上好生态底色;采用茶树留高、梯壁留草、套种绿肥、茶林相间等复合生态种植模式,让山、水、林、茶、草和谐共生;推广“有机肥+配方肥”“茶+沼+畜”“水肥一体化”等模式,实施生态修复、农艺改良、物理防控和生物防治,提高茶园生态系统稳定性和茶叶品质。
管好茶园,冬春不闲。在龙涓乡灶坪村酒温山茶园里,一行行错落有致的茶树长势喜人,一垄垄精心打理的茶树吐绿抽芽,茶农们正精心除草、下有机肥,呈现一派繁忙的景象。
“高品质茶叶的源头在茶园。”对生态茶园管理,该茶园负责人刘金龙经验颇丰,“茶园实行套种大豆等模式,只需除草三次,在降低养护成本的同时,还可增加茶园土壤肥力,减少肥料用量,让茶叶品质明显提高。”
茶园套种大豆模式
任何一种产品能蜚声海外,与其本身的品质密不可分。近年来,安溪县除了探索试验茶粮间种模式,还深入实施“两留”“两减”“三禁”等茶业基础提升工程,构建山、水、林、草、茶和谐共生的生态栽培模式,建成生态茶园48.6万亩,生态茶园覆盖率达80%以上。
科技赋能,为茶园管理添“智”。近年来,安溪县连续发射“安溪铁观音一号、二号”卫星,运用卫星遥感、大数据等,开展土壤肥力检测;引导茶企装备茶山小型气象站等智能设备,推动茶园数字化建设……系列举措让各大茶园逐步转向“数字管理”,为茶叶品质提升插上翅膀。
筑牢茶叶质量安全根基,保障群众喝上放心茶。“全面推行茶叶生产企业‘一品一码’全过程追溯体系建设,每年发布《安溪铁观音质量安全白皮书》,并推动国家茶叶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国家茶叶检测重点实验室等国家级机构落地,严格茶叶检测。”安溪县茶管委办主任陈志明说,近7年来,安溪茶叶抽检合格率达100%,连续17年出口茶叶100%通过输入国官方检测。
值得一提的是,安溪县还不断探索茶叶标准化生产之路。持续推进《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要求 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修订工作及安溪铁观音国家标准样品研制立项工作;与中茶所合作开展《安溪工业用原料茶叶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安溪铁观音入选全国第一批种植业“三品一标”基地、获评全国绿色食品原料(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
擦亮品牌,香飘全球
中国茶叶类品牌众多,如何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安溪县立足实际、深挖优势,全力打好“品牌强茶”这张牌。
做强区域公用品牌,便是品牌建设关键的一环。“一开始,采取‘好中选优’的方式,组织对安溪各大名优茶种进行横向、纵向评比筛选,最终确定以安溪铁观音为主打造区域公用品牌,并做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强化用标企业管理等工作。”陈志明介绍。
品牌出海更是重头戏。2023年5月,安溪县启动品牌兴茶行动计划,开启品牌进化之路。借由该计划,安溪县持续走进联合国总部纽约、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罗马等地,开展公共品牌宣传活动。“双世遗”安溪铁观音,正被海内外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2024年,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增至1440.42亿元,连续9年名列全国茶叶类区域品牌价值第一,位居“2024中国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TOP50”第一,成为中国茶品牌价值“双第一”。
随着区域公用品牌的不断强大,安溪县不满足于做“单打冠军”,而志在当“全能选手”。陈志明介绍,在安溪铁观音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之际,安溪县锚定“双百模式”发展战略,即“做百茶、兴百业”,形成“一叶兴百业”的发展格局。
近年来,安溪县持续建设茶科网等电商聚集园区,引进直播服务平台、吸引头部直播企业入驻等,鼓励支持茶企“做百茶”,推动全县上下形成“做百茶”的思想共识;同时坚持以链式思维引领,推动茶产业由“一产”不断向“二产”“三产”扩展延伸,不断扩大涉茶行业规模。
目前,安溪县已经打通“线上+线下”的茶叶销售渠道,成功建立起“买百茶卖百茶”的销售网络,每年经安溪县加工、销售的六大茶类茶叶约30万吨,年销售额超百亿元,约占全国25%。2024年,安溪县茶产业综合产值达416亿元,获评2024年度茶业践行新质生产力县域等荣誉称号。(文/吴梅珍 图/安溪县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