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灯摇曳庆团圆
糯香满街惹人馋
当传统美味遇上血糖管理
糖友们如何既能品节味、又不负健康?
且看我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徐芸副主任医师的
"甜蜜不升糖"锦囊
汤圆这样吃
美味又安心
传统汤圆由芝麻、豆沙、花生等加入白糖、猪油等制成馅料,外裹糯米粉,升糖指数高,热量更高。而市面上的“无糖汤圆”,通常用木糖醇等代糖替代,并非完全不含糖。因而,汤圆也常被列入糖友们的饮食“黑名单”。
徐芸表示,通过一些巧妙的调整,糖友们也可以享用美味汤圆。
自制低糖汤圆皮:传统汤圆的糯米皮和甜馅料容易导致血糖快速上升。糖友们可以尝试自制低糖汤圆,用糯米粉中掺入荞麦粉或燕麦粉制作汤圆皮。荞麦和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能够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有助于稳定餐后血糖。
选择咸馅或无糖馅料:传统汤圆多采用芝麻、花生等高糖馅料,糖友们可以选择咸馅料,如鲜肉、蔬菜馅,或者用无糖红豆泥替代传统甜馅。这些馅料不仅风味独特,还能减少糖分摄入。
水煮汤圆,避免油炸:汤圆的烹饪方式也很重要。相较于油炸或拔丝汤圆,选择水煮能避免增加额外的油脂和热量。
冷却后食用:汤圆煮熟后,建议放冷10分钟再食用。冷却后,糯米中的淀粉会有一个部分转化为抗性淀粉,这种淀粉不易被消化吸收,可以减少餐后血糖的波动。
守好三餐时钟
稳住血糖曲线
规律进食对糖友们维持血糖稳定至关重要。若推迟或取消正餐,由于能量储备不足,身体容易引发低血糖反应,出现头晕、乏力、出冷汗等症状。
徐芸提醒,糖友们需注意:
定时定量进餐:尽量保持每日三餐的规律性,避免因活动安排而随意推迟或取消正餐。
随身携带食物以备不时之需:如果确实无法按时进餐,可以提前准备一些方便携带的食物,如全麦饼干、葡萄糖压片等,以备不时之需。
监测血糖:节日期间,由于饮食和作息的变化,血糖波动可能更为频繁。因此,糖友们应加强血糖监测,特别是在进餐前后和进行体力活动后,以便及时调整饮食和药物。
运动需适度
控糖更轻松
运动能显著增强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度,促进葡萄糖的有效代谢,进而降低血糖,是糖友们调控血糖的理想选择。但需注意,不同身体状况的糖友,在运动前需全面评估,挑选适合的运动方式:
视网膜剥离患者:避免举重等增加眼部压力的运动,选择散步等低强度活动更为适宜。散步不仅有助于控制血糖,还能放松心情,享受节日氛围。
足底存在皮肤破损、溃疡的患者:长时间行走或跑步可能加重伤口损伤,上肢运动可作为替代方案。
心脏基础疾病的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控制运动强度与时间,防止因剧烈运动引发心血管意外。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
本文指导专家
内分泌科 徐芸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科基地教学秘书,本科毕业于中山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硕士毕业于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专业,目前在职攻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博士学位,师从中山大学名医严励教授。
2021年“中山大学第九届教师教学竞赛” 二等奖
2021年“第十五届中山大学临床教师教学技能大赛”附属第六医院院内初赛 一等奖
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2020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优秀带教老师
医疗专长: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垂体肾上腺疾病、肥胖症、高脂血症、骨质疏松症、痛风等疾病的个体化诊疗,并长期致力于糖尿病慢病管理,内分泌疾病的孕前、孕期及产后管理工作。
出诊时间:周一下午,周四上午
责任编辑:刘山青
初审:戴希安
审核:简文杨、乐虞莹
终审:李文敏
审定发布:李汉荣
稿件来源:中山六院
合作科室:健康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