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顿巴斯地区,俄军第41集团军主力部队全面投入战场,在捷尔任斯克地区形成攻势。乌克兰军方从恰索夫亚尔和哈尔科夫等地调集增援力量,双方在该区域对抗。区域内的军事态势正在发生变化,这场军事行动的影响超出局部战场范围。

随着战事进展,俄军在该区域投入火力配置。俄军在战场部署超过3000门各型火炮系统,包括火箭炮、榴弹炮和迫击炮等重型火力装备。这些火炮由6个旅和14个团的炮兵部队操控,火力阵地设置在舒米村和纽约镇高地两侧。

俄军的战术布局显示出战略目标:通过火力压制捷尔任斯克和阿尔乔莫沃之间的制高点,为地面部队的渗透行动创造条件。俄军此次火力配置注重远程打击能力,更强调火力覆盖的精准性和持续性。这种火力配置使得俄军能够实现对目标区域的火力控制,支持地面部队向涅利皮夫卡方向战术推进,并逐步收缩纽约镇以东地区的包围圈。

在战场上,乌克兰指挥部调动第32机步旅和第95空突旅支援基洛韦地区的第100机步旅,但在向目标区域推进过程中遭遇俄军第132近卫摩步旅和四个动员团的围堵打击。乌军增援部队在突破封锁线时遭受重创,装备损失,人员伤亡,这影响乌军的战场机动能力和战术灵活性。

俄军突破该城区河岸防线后,采取分割包围战术,将城区分割为南北两个作战区域。通过在纽约镇和阿尔乔莫沃两个方向的协同进攻,俄军将包围圈的开口压缩至3公里。被围乌军利用夜间视野受限的时机尝试突围。俄军基层部队夜战装备存在短板,这为乌军提供战术空间,使其得以在夜间转移部分兵力。

纽约镇以东的大型防御工事群难以发挥作用,乌军在捷尔任斯克以东的防线也出现松动。8月5日下午,俄军在阿尔乔莫沃地区攻占300千伏变电站和周边高地工事。这迫使纽约镇以北的乌军不得不分兵救援侧翼防线,导致第41机步旅和第53机步旅的基层部队陷入疲惫状态,战斗力下降。

随着战事进入城市争夺阶段,捷尔任斯克和纽约镇已被俄军分割成作战区域。在捷尔任斯克城区,乌军被迫与俄军展开巷战。捷尔任斯克战役已经进入以城市争夺为特征的第二阶段。

捷尔任斯克堡垒区在军事地理上具有价值,其地理位置是控制两条大河下游平原的关键节点,同时也是乌军在顿涅茨克中部和北部防区的枢纽。一旦俄军控制以捷尔任斯克和纽约镇为核心的堡垒区,将对乌军造成打击。

这意味着乌军将失去在两河平原地区的高地防御优势,也将失去大型城市作为支撑点的战术依托。顿涅茨克的最后一道防线将被突破,整个防区将被分割成多个战术区块。驻守在该地区的乌军部队将面临被各个击破的威胁,其战略处境不利。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