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大战在红山村外围悄然打响

谁也没想到,在俄军围攻整整一年之后,乌军会在这个时候发起如此规模的反攻。2月12日,乌军在红山村外围的皮什坎和兹维罗夫以南地区夺回部分阵地,战事再起波澜。

这不是一场简单的遭遇战。


乌军这次可谓精锐尽出。第一波投入的是独立第225突击旅、全美式重武器第425突击营和第68猎兵旅,三支轻装步兵部队分别从北面和西面约15公里处发起攻势,呈品字形包抄。

战场上没有永远的铁板一块。乌军这次的战术可以说别出心裁,第一波投入的轻装步兵实际上是一把探路的尖刀,通过多路进攻来试探俄军防线的薄弱环节。


紧随其后的才是真正的重拳。

乌军第二梯队可谓群英荟萃:第59摩步旅、第42机步旅、第32机步旅、第155机步旅、第151机步旅,外加数量可观的无人机部队。一旦第一波侦察部队找到突破口,这些机械化劲旅就会如同离弦之箭,直取要害。

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反攻中,乌军的火力配置也堪称豪华。第15、第55、第107三个炮兵旅在纵深地带严阵以待,既要为突击部队保驾护航,更要削弱俄军的机动能力。精锐中的精锐第5坦克旅则作为总预备队,随时准备给予致命一击

然而俄军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

在红军村外围,俄军部署了中央军区第2集团军和第41集团军这两张王牌。第一线是俄军摩步第5步兵旅、第1438步兵团和第1195步兵团。第二线有第90坦克师、摩步第27师等重装劲旅。第三线则是四个独立摩步旅构成的铁壁。这是一道由1个坦克师、2个摩步师、7个独立摩步旅和2个独立摩步团构成的钢铁防线


战场形势就像一场高手之间的较量
。俄军凭借强大的火力优势,每天平均投放300枚柳叶刀巡飞弹和上千架无人机,配合电子战系统干扰乌军的卫星通信。而乌军则像一只灵活的猎豹,每前进几百米就快速构筑工事,利用树林建立支撑点,伺机反击。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较量中,有一个战例特别引人注目。

乌军一个仅有13人的战斗分队在红山村外围的一栋9层大楼中坚守了27天。这支小分队将现代城市战术发挥到了极致:观察组专人负责战场态势监控,其他人员分成多个小组隐藏在大楼各处,随时准备发动突然袭击。

这13个勇士把一栋大楼变成了一座固若金汤的堡垒。他们不仅控制了地下室和下水道作为隐蔽通道,还建立了多个火力点和补给隐藏点。面对俄军的进攻,他们或是利用交叉火力进行远程狙击,或是从地下室突然钻出发动近距离奇袭。

乌军新任顿巴斯战区司令德拉帕蒂就曾这样评价:"单纯死守不是出路,我们必须在防守中寻找反击的机会,在战术中掌握主动。"

这场战斗仍在持续。在乌斯佩尼夫卡、乌达奇内、斯里布内等地区,双方的激战一刻也没有停止。这不仅是一场力量的对决,更是意志的较量

战争从来都不是单纯的数字游戏。在这片饱经战火的土地上,每一寸阵地的得失都凝结着将士们的鲜血和汗水。这场战斗的结局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