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场出现新变数,新上任顿巴斯战区司令德拉帕蒂,跟之前总司令完全不同,认为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即便是在防守,也要不断寻找反击的机会,尽可能争夺战场的主动权,在俄军强大的火力和数倍兵力优势的情况下,被动挨打确实只会让战术单一化,只有用灵活的防守和反击,才能最大化削弱俄军的进攻,也是为后续反击创造机会。

现在围攻一年多的红军城,终于迎来乌军的大规模反击,10个旅的精锐部队成功夺回皮什坎和兹维罗夫以南的部分阵地,在反击过程中,乌军第一次投入大量的无人机器人战车,并配备了机枪等火力武器,向皮什查内和兹维罗韦附近的俄军发起攻击,这也是降低反击损失的最好的办法。

在这波大反攻中,乌军分为三波进攻,第一波主要是战斗侦察,在突破过程中寻找俄军防线的薄弱环节,用乌军第225突击旅、第425突击营和第68猎兵旅,从战线的多个方向发起攻击,主要是北面和西面,用跟俄军类似的方式,正面进攻结合侧翼袭击的方式。



在第一波突击队寻找到俄军防线的薄弱环节后,乌军机械化精锐就开始投入战场,有第32、42、59、151、155及无人机部队开始反攻,这些部队有非常强的火力优势,也是突破俄军薄弱防线中坚部队,即便和俄军激战,至少在火力上不会相差太多。

但为了减轻前线伤亡和缩短反攻时间,乌军总司令也将炮兵部队调到前线,掩护机械化部队的进攻,第15、55和107炮兵旅利用火力压制,削弱俄军防线的同时,重点轰炸后方俄军的机动部队,压制俄军的反击,为了确保反击最大化,伤亡最小化,连乌军第5精锐坦克旅都前来参战,不断轰炸俄军的后方。

虽然乌军反攻战术上非常英明,但毕竟俄军在红军城有多个集团军,仅反攻方向就有2大集团军,兵力和火力丝毫不弱于乌军,所以乌军很难快速突破俄军的防线,但俄军也很难马上消灭乌军的反攻部队,在双方陷入激战过程中,俄军越打越慢的原因终于找到。

在三年多的激战中,乌军的重型火炮和野战防空导弹即将耗尽,在没有重型武器的情况下,乌军在战场上用大量的FPV无人机,虽然速度慢、抗干扰能力差,无奈是价格便宜,乌军可以在战场上每个月可以投入15万架,按照一个月30天来换算,差不多每天有5000架无人机对俄军侦察和轰炸。



这就是乌军可以顽强抵抗的原因,没有制空权、兵力少、武器装备也不多,就是用无人机来弥补战场上的不足,现在乌军又开发出夜魔多轴无人机,再次提升自己的作战效率,可以携带反坦克地雷,这取代重炮袭击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又提升了对俄军的威胁。

之前的无人机是侦查完,要么袭击,要么传送情报信息,之后重型炮队在对目标进行轰炸,现在是可以自由发射,大大提升了效率,增强了乌克兰的远程打击能力,可如果俄罗斯要抵抗住乌军规模化的无人机进攻,就要每隔5公里部署雷达和电子战系统,这对俄罗斯而言,也是非常大的成本和消耗,所以俄乌战场现在变成了大型消耗战。

在这场战争中,最致命的错误就是低估了泽连斯基,且不论闪电战顶住俄军几大集团军,就说库尔斯克战场就是最大的战略失误,普京下令要求在10月之前让乌军撤出库尔斯克,之后又说今年1月份,这跟当初所犯的“闪击基辅”的错误如出一辙,这对当下的俄罗斯而言,是非常不利的局面。



第一、俄乌和谈是大概率事件,特朗普已经在收集关于符合欧盟利益的谈判筹码,泽连斯基甚至公开炫耀,要拿库尔斯克换取顿巴斯领土,如果俄罗斯不同意换,那双方停战协议的最终结果,是俄罗斯势必丢失部分库尔斯克领土,世界第二军事强国如何能接受这种条件?

第二、从俄罗斯的立场来看,这场战斗给国家带来的消耗已经超出预期,普京一直宣称在捍卫家园,但三年的战争没有带来预想中的胜利,还让战火蔓延到俄罗斯本土,在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后,所谓的“保家卫国”的使命并未实现,俄罗斯的领土也没有被守住,在应对乌军强势反击的同时,还须面对国内人民和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压力。

第三、俄乌战争最大的变数,是俄罗斯失去了叙利亚,甚至是中东的战略指点,让普京的外交筹码几乎全部作废,过去能利用叙利亚地区的影响力,进行一些外交交易,可这一优势已经丧失,但让普京难受的是,俄乌战争已远远超出了单纯的领土争夺,关乎未来的命运和国际地位。

现在乌军死守库尔斯克,还有精锐部队反攻红军城,如果无法在和谈前收复库尔斯克全部领土,未来谈判的被动已成事实,这就是泽连斯基进攻并守住库尔斯克的意义,牵制大量俄军精锐部队,还换取未来和谈的筹码,这场战斗的意义已成功建立在时间的产物上。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