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9日,顿巴斯战区恰索夫亚尔城区爆发激烈巷战。俄罗斯军队在巴赫穆特方向发起大规模进攻,突破乌克兰军队多道防线后,成功占领恰索夫亚尔市区重要战略要点。前线战况报告显示,俄军已控制市区东部关键设施,包括市立第三医院医疗综合体及其周边地区。

战事进展显示,俄军采取分区突破战术,通过多个突击方向压缩乌军活动空间。装甲部队配合步兵分队,利用城市地形优势,逐步蚕食乌军防御阵地。市区东部体育场及周边公园区域相继失守,俄军攻势已逼近市政府大楼,乌军在城区东部的防线已出现严重缺口。

乌军目前在恰索夫亚尔市中心区域的兵力约有3000-4000人,主要由机械化步兵旅和地区防御部队组成。随着俄军逐步收紧包围圈,这支部队的战术机动空间不断缩小。前线指挥部面临两难抉择:继续坚守可能导致部队全军覆没,而选择突围则需穿越俄军火力覆盖区域,同样会造成重大损失。

恰索夫亚尔西部和西北部的主要补给通道已落入俄军火力控制范围,这使得市区内的乌军部队在弹药、燃料和医疗物资等方面面临严重短缺。如果无法打通补给通道,被围困部队的战斗力将在短期内急剧下降。

在地面部队推进的同时,俄罗斯空军展开大规模空中打击行动。苏-34战术轰炸机编队出动,携带新型精确制导航空炸弹,对乌军重要军事目标实施精确打击。其中包括至少10枚FAB系列大型航空炸弹,这些武器的破坏力极其惊人,单枚炸弹即可摧毁加固建筑物或装甲车队。

这些空袭行动的主要目标是斯拉维扬斯克军事基地和通往恰索夫亚尔的战略公路网。战场观察员报告称,多个乌军装甲车队在转进过程中遭到打击,造成重大损失。现场卫星图像显示,关键道路节点和军事设施出现多处弹坑,部分路段完全中断。这些精确打击不仅造成乌军人员和装备的直接损失,更切断其战略机动能力。

俄军的空中打击战术显示出显著改进,不再是此前的大范围地毯式轰炸,而是采用精确制导武器对关键节点实施点穴式打击。这种战术转变极大提高打击效率,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存城市基础设施。

君士坦丁罗夫卡和斯拉维扬斯克是两个关键的军事支援基地,特别是斯拉维扬斯克,凭借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完备的基础设施,成为支援恰索夫亚尔战事的重要枢纽。该基地驻扎有装甲机械化部队,原本可以通过高速公路网对前线提供快速增援。

恰索夫亚尔外围防线的失守使得斯拉维扬斯克暴露在俄军远程火力之下。俄军不仅可以用航空炸弹实施打击,还可以使用火箭炮系统对区域内的军事目标进行持续火力覆盖。这导致乌军的装甲部队无法按计划展开增援行动,大量战备物资滞留在后方基地。

乌军目前的补给困境不仅来自俄军的直接打击,更源于其后勤体系设计上的脆弱性。单一补给线路的依赖使得整个补给网络极易受到攻击,一旦关键节点受损,就会导致全线瘫痪。

恰索夫亚尔在乌克兰东部防御体系中占据核心地位。这座城市是巴赫穆特失守后,乌军依托顿巴斯运河构建的第二道防线上的关键支点。该地区的地形特点和基础设施布局使其成为理想的防御据点。城市建筑群与运河水系相互配合,原本可以形成严密的防御纵深。

一旦恰索夫亚尔失守,整个顿巴斯运河防线将会出现致命破口。这不仅意味着一座城市的得失,更可能导致乌克兰东部防御体系的整体崩溃。在顿巴斯运河以西的广阔平原地带,缺乏可资利用的天然屏障,这将使乌军的防御部署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第聂伯河可能成为乌克兰军队最后的战略防线。这条欧洲第四大河流不仅是天然的地理屏障,其沿岸还分布着多座重要城市和工业中心。如果局势发展到不得不依托第聂伯河设防的地步,这将意味着乌克兰已失去东部近三分之一的领土,其战略纵深将受到严重削弱。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