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平出生于1908年,江西省万载县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早年时期,杜平靠着助学金完成了小学到中学的课程,他天资聪颖,学习刻苦,中学毕业后又考入湖南长沙群治学校,在校期间,杜平广泛阅读各种进步书籍,思想觉悟有了进一步提升。
1929年,杜平参加了我党领导的农民协会,1930年,他参加了红军,6月,杜平光荣地加入了我党。参加红军后,杜平长期活跃在中央根据地,担任了红六军政治部宣传科科员、红三军第三纵队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以及红一军团卫生部政委等职务,参加了中央苏区的第一到第五次反“围剿”与长征,是一位久经考验的革命者。
1935年10月,杜平跟随中央红军到达陕北根据地,到达陕北后,他马不停蹄地参加了直罗镇、东征与西征等战役,不仅建设与巩固了陕北根据地,而且还保卫了机关与首长的安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杜平担任了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留守处副主任等职务,期间,他率部参加了守卫黄河河防以及抵抗日军进犯边区等一系列战斗,保障了后方的稳定。
解放战争时期,杜平由延安奔赴东北。到达东北后,他首先开始办学,并积极吸收进步青年与知识分子入学,培训建设新中国的急需人才。1946年年底,杜平调回军队,担任了东北野战军、第四野战军政治部组织部长等职务,期间,他在建设部队、培养优秀指战员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为解放东北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东北解放后,杜平跟随大军入关,参加了平津战役、衡宝战役等,期间,他积极做好军队的政治工作,为军队完成作战任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是建立新中国的功臣之一。建国后,杜平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抗美援朝,期间,他认真总结朝鲜战场的经验,做好先进事迹与英雄模范的宣传,同时,他也直接参加与领导了停战谈判,为《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54年,杜平从朝鲜返回国内,此后他留在东北军区工作,担任了东北军区政治部主任。1955年,全国的大军区进行改编,东北军区改为沈阳军区,杜平担任了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衔时,杜平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
1963年,杜平被调到南京军区,担任了南京军区政委。在南京军区工作期间,他树立了“南京路上好八连”等优秀典型,为部队树立了学习榜样。另外,杜平还积极加强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领导,为加强军区全面建设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1964年,杜平兼任了江苏省省长,十年浩劫时期,他还兼任了江苏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中,杜平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与造反派进行了不懈的斗争,并始终保持着一个党员的铮铮铁骨,受人尊敬。
1982年,74岁的杜平主动退出领导岗位,这一年,他进入中顾委,担任了中顾委委员。虽然已经离开领导岗位,但杜平依然关心新时期祖国的经济建设以及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并为此积极献言献策。晚年的杜平主要生活在南京,于1999年因病去世,享年9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