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爆发后,38军在梁兴初的带领下入朝作战。在朝鲜战场第一次战役期间,38军发挥并不理想,不过,在第二次战役期间,38军知耻后勇,在攻占德川后,38军113师用14小时步行70余公里进行穿插,发起松骨峰阻击战,歼灭大量敌人。战役结束后,彭老总亲拟电报予以嘉奖,在电报的末尾,彭老总写道:“第38军万岁!”从此之后,38军也被称为“万岁军”。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万岁军”的第四任军长,他的名字叫刘贤权。新中国成立后,刘贤权不仅被授予少将军衔,而且还担任了38军军长以及青海省委第一书记等职务。那么,刘贤权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刘贤权出生于1915年,江西省吉安县人。土地革命时期,刘贤权的家乡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刘贤权也接触到革命思想,认识到红军是一支真正为人民战斗的队伍。在这种背景下,1929年,刘贤权加入了我党。入党之后,刘贤权活跃在家乡一带,主要为工农革命队伍站岗、放哨以及传递情报。



1930年,刘贤权参加了红军,成为红一军团红十二军的一名战士,此后他长期活跃在中央根据地,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历次反“围剿”。1934年,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刘贤权参加了长征,到达陕北。

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刘贤权所在的部队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此后刘贤权转战华北地区,活跃在河北、山东等地,参加了冀鲁豫根据地的建设,并多次率部粉碎敌人的“扫荡”,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刘贤权主要活跃在东北,参与领导了剿匪以及解放东北的一系列战斗。新中国成立后,刘贤权担任了38军副军长、47军副军长等职务。1951年,他奔赴朝鲜战场,参加了抗美援朝。1953年,刘贤权返回国内,此后他担任了海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并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1957年,刘贤权改任38军军长,成为“万岁军”的第四任军长。1960年,刘贤权被任命为沈阳军区副参谋长,三年之后,他被调到兰州军区,担任兰州军区副司令员兼青海省军区司令员。也是在兰州军区工作期间,刘贤权领导了青海省的“支左”。

在青海省工作期间,刘贤权为稳定青海的社会秩序、制止武斗做了大量工作,也为成立青海省革命委员会创造了条件。1967年11月,青海省革委会成立后,刘贤权担任了青海省革委会主任,全面主持青海省的工作。1971年,青海省委恢复之后,56岁的刘贤权又担任了青海省委第一书记(相当于今天的青海省委书记),继续主持青海的工作。



1975年,刘贤权被调到济南军区,担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任职期间,刘贤权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力所能及地排除“四人帮”对军区工作的干扰,维持了军区的稳定。1977年,62岁的刘贤权退居二线,改任济南军区顾问,此后他继续发挥老干部、老红军的作用,为我军的革命化、正规化与现代化建设出谋划策,做力所能及的工作。1992年,刘贤权因病去世,享年77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