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二十五军曾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一支工农革命队伍,1934年11月,这支队伍踏上了长征之路,不久后,红二十五军转战到陕西商洛地区,同时,鄂豫陕省委也决定在鄂豫陕边创建新的苏区,在这种背景下,形成了以商洛为中心的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个人就是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之一,他曾四次转战陕南,被毛主席誉为“陕南王”,这个人就是陈先瑞,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中将军衔。那么,陈先瑞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陈先瑞出生于1914年,安徽金寨人,出生于著名的将军之乡。土地革命时期,15岁的陈先瑞参加了红军。参加红军后,陈先瑞进入红二十五军,担任了红二十五军手枪团中队长、二二四团营政委、二二三团政治处主任等职务,随部参加了鄂豫皖根据地的反“围剿”。

1934年11月,陈先瑞跟随红二十五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此后他转战商洛一带,担任了鄂陕边游击总司令、红七十四师师长等职务,参与创建了鄂豫陕革命根据,因贡献突出,陈先瑞被毛主席誉为“陕南王”。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红七十四师改编为八路军一一五师留守处,陈先瑞担任了留守处主任,不久后,留守处又改编为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四团,陈先瑞继续担任团长,担负起保卫陕甘宁边区的重任,保障了前线将士有一个稳定的后方环境。

1944年,为了统一指挥河南地区的抗日斗争,中央决定陈先瑞前往河南任职。到河南后,陈先瑞担任了豫西抗日游击第三支队司令员兼政委,那段时期,他密切联系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参与创建了豫西、豫中抗日根据地,收复了大片失地,在我党的领导下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陈先瑞担任了豫西军区、陕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务,率部在陕南地区作战,牵制了向华北以及西北进军的大批国民党部队,有力地配合了西北野战军以及中原野战军的作战。同时,陈先瑞也在陕南地区歼灭了敌人大量有生力量,为革命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新中国成立后,陈先瑞马不停蹄地参加了抗美援朝,继续为保家卫国而战斗。在朝鲜期间,陈先瑞参加了朝鲜战场的五次战役,见证了《朝鲜停战协定》的签订。从朝鲜回国后,陈先瑞进入南京军事学院战役系学习,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成为开国中将。

1961年之后,陈先瑞调任北京军区副政委、政委(当时设有第一政委)。1970年年底,华北会议召开,中央改组北京军区,也是这一年,56岁的陈先瑞主持北京军区的日常工作。1971年,华北会议结束之后,李德生担任北京军区司令员,纪登奎担任北京军区第二政委,陈先瑞也不再主持北京军区的日常工作。



1975年,陈先瑞调任成都军区第二政委,1979年,他被调到兰州军区,担任兰州军区顾问。期间,陈先瑞充分发挥老干部、老红军的作用,积极投身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与正规化建设,促进了我军的发展壮大。

1981年,陈先瑞离职休养。离休之后,陈先瑞参与了红二十五军战史的编写工作,为年轻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资料。晚年的陈先瑞主要生活在北京,于1996年因病去世,享年82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