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年9月13日凌晨,山海关机场一架三叉戟飞机起飞,这架飞机升空后先是盘旋了一阵,然后直奔西北而去,不久后坠毁在蒙古的温都尔汗附近,机上的人员全部遇难,这就是历史上的九一三事件。
九一三事件发生后不久,空军司令员被隔离审查,并被关押起来,空军工作无人主持。在总理的安排下,空军内部成立了五人小组,这五人分别是王辉球、曹里怀、邝任农、薛少卿、梁璞,他们以曹里怀为组长,共同管理空军。
今天我们要讲的就是五人小组成员之一的王辉球。王辉球出生于1911年,江西万安人,出生于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28年,王辉球参加红军,同时,这一年他也加入了共青团。参加红军之后,王辉球参加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反“围剿”,1929年,他跟随红四军离开井冈山,转战赣南与闽西。
1930年,王辉球转为正式党员,此后他参加了中央根据地的反“围剿”,并担任了红一军团特务连政委等职务。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王辉球跟随红军主力参加了长征,于1935年秋天到达陕北。到达陕北后,他又马不停蹄地参加了东征、西征等战斗,巩固了陕北根据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王辉球参加了平型关战斗,1938年,他调任三四三旅政治部宣传科长,后续随军前往华北平原,开展敌后游击斗争。那段时期,王辉球活跃在冀鲁豫一带,多次率部粉碎敌人的“扫荡”,在极端困难的环境下,与敌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王辉球担任了中原野战军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他积极做好部队的政治工作,充分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斗争,创建根据地,促进了我军的发展壮大。另外,王辉球还率部完成了千里挺进大别山以及掩护中原局机关安全转移的重任,同时,他还领导了根据地的土地改革,支援了前线的战斗,是革命胜利的功臣之一。
新中国成立后,王辉球参加了解放西南的战斗,担任了贵州军区政治部主任。西南解放后,王辉球留在当地,领导了云南、贵州、四川的剿匪工作,利用一年多的时间剿灭了当地的匪特,巩固了新生的政权。此后王辉球继续留在贵州军区,领导了军区的“三反”运动,提高了我军的战斗力。
1953年,王辉球被调到空军,担任了空军政治部主任。1955年授衔时,他被授予中将军衔。此后王辉球长期担任空军政治部主任一职,任期内,他不仅设立了空军政工研究室,而且创办了《人民空军》杂志,在宣传、总结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同时,王辉球还为空军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政工人才,促进了空军的发展壮大。
1968年,王辉球改任空军政委,一年后,他当选为第九届中央委员。1971年,九一三事件发生后,空军司令员被隔离审查,空军五人小组成立。王辉球也是空军五人小组的成员之一,参与管理空军。那段时期,他们五人群策群力,力所能及的排除造反派的影响,保持了空军队伍的稳定,圆满完成了上级交代的任务。
1973年,上级任命新任空军司令员与政委,空军五人小组也完成了历史使命。在九一三事件后4年,也就是1975年,王辉球被调到沈阳军区,担任沈阳军区政委。1976年,王辉球退居二线,改任沈阳军区顾问组副组长,继续为我军的革命化、现代化与正规化建设献言献策。2003年,王辉球因病去世,享年92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