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原六大军区扩大到13大军区,其中南京军区下辖上海、江苏、安徽、浙江等省军区以及一些野战军单位,战略位置极为重要的区域。



许世友在该军区任职长达18年之久,与他搭档的政委太多了。因为到六十年代,很多地方省委第一书记都兼任政委,最多时候可以达到7位,分别是:柯庆施、唐亮、江渭清、萧望东、江华、李葆华、杜平。

除了唐亮、萧望东、杜平负责军区工作外,其他主要精力在地方。

可在六十年代中期,唐亮病休,萧望东调离文化部工作,杜平负责军区日常工作,但并非第一政委。

说起杜平,是政工出身的将领,也是四野的将领。

解放后,担任十三兵团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担任志愿军政治部主任,后调回国担任沈阳军区副政委。1963年调任南京军区工作,此时唐亮身体不适,已经不在军区工作,具体工作由他负责。



按说政委一般担任党委第一书记,可在南京军区他并不是,而且很多情况下许世友有决策权。这也是为何1973年上级让八大军区司令对调的原因,在一个地方时间长了,政委起不到一定作用,。

在特殊时期,杜平的工作展开很艰难,而且身体不好,一边治疗一边工作。1975年上级调军科院政委廖汉生担任政委。此时负责军区全面工作的是司令员丁盛,他是第三书记,第一、第二书记不在军区。丁盛身体有恙后,廖汉生接替负责。

1977年3月,军区领导班子调整,聂凤智担任司令,廖汉生提拔为第一政委兼第一书记,杜平依然担任政委。从排名上,他的变化不大,或因为身体原因,不能担负繁重的工作,因此在职务安排上,并不在后来的廖汉生之前。



廖汉生在南京军区担任第一政委三年后,1980年调任沈阳军区,可上级把新疆军区政委郭林祥调来担任第一书记,杜平依然是政委。

直到1982年,他从位置上退居二线。

从1963年到退居二线,将近20年时间,似乎一直是“配角”,比他后到任到都提拔为第一政委,他一直不变。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