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闻悉徐良骥老师离世的消息,悲哀的思绪如打翻瓶的墨汁一下子漫延;萦回于耳畔、浮现于眼前的先生的音容笑貌不时的出现,似乎连呼吸都带着了悲伤。


徐老师是我读高复班的语文老师——当年叱咤宁海语文界的宁中三剑客之一,万伯春、徐良骥、谢时强,他们都名声在外。“三年不来考,考场出青草。”当年我应届高考没有考上,之后加入了高复大军,从一市中学到宁海中学,再到长街中学,最后到南门外进修学校高复班,转战南北。其中三年上线,两年差10来分,成为高复班的一个奇葩,也因此有幸成为名师徐良骥老师的学生。


在我的记忆中,徐良骥老师个子高大却温文尔雅,操一口宁波腔普通话,上课抑扬顿挫,板书写得很少但字体很大,即便坐在最后一桌的近视同学也能看到他那漂亮大气的粉笔书法。后来我教书时板书也字数很少字体很大,很大程度上是受徐老师的影响。

在宁海中学复习时,我的语文成绩很好,尤其是作文写得好,很得徐良骥老师赏识。当年宁波地区组织重点高中现场命题作文大赛,每班选一个参加,我居然有幸被徐老师选中。作文题目是《假如我……》,是在夜自修期间比赛的,由教研室张崇老师监考。当时,我就写了三个段落,假如我是一颗小石子……假如我是一棵小小草……假如是一粒小水滴……。过了一段时间大概是两个星期左右,徐老师到教室里叫我,于是我屁颠屁颠地跟在他后面去他的办公室,徐老师的步幅不是很快但很大,他的办公室是“三好楼”的三楼,上楼梯时他都是一脚两格,虽然那时我二十来岁劲道正足,但跟在徐老师后面,感觉还是有点吃力。到了办公室之后,徐老师告诉我作文竞赛初选选上了,宁海中学一共两个入选,发回要求修改。然后他把我参赛的作文稿子给我:“按照这个样子修改。”我拿过来一看,只见我的作文稿子最后有一行红字“假如我是一颗小石子,我愿意成为默默无闻的铺路石,细细抚摸每一双匆忙与缓慢的步伐。”这就是名师点拨,没有多余的话,也没有多余的字。之后,我把修改稿交给徐老师,换来的也就“很好”两个字。这次作文全宁波地区一等奖1名,二等奖3名,三等奖5名,我是二等奖的第一个,并且发在宁波地区教研室主办的《作文报》上。


1981年高考成绩出来之后,我刚刚超出分数线1分,但那年宁波师范学院没有招生,因此只好眼巴巴地不能读大学。那年我数学考得一塌糊涂,比平时最差的同学还少4分,而语文考了89分,单科成绩进入全省前50名,这还是在阅读题填空里把欧阳修《秋声赋》想当然地写成《秋色赋》的情况下获得的,不然就会像考入人民大学的戴自更同学一样考90分了,能够进入全省前30名了。

在宁海中学复习时,在我们的眼里徐良骥老师就是德高望重的长者,一般情况下我们是不敢跟他闲聊的,但徐老师喜欢在课余特别是中午的时候跑到教室跟我们聊几句与考试有关的话题。我记得他跟我们说过他十四岁参加土改工作队,几年后他参加了高考,没有读过高中的他居然考上了杭州大学历史系。他说自己基础差就靠拼命地读,临考前几乎三天三夜没有休息。一般情况下,临考前老师都要我们休息好,准备应战高考,而徐老师却用他自己的例子教导我们:“年轻人不用怕,几天几夜是扛得住。”


83年,我最后一次进入高复班复习,当时全日制学校已经不能办复习班了。那时,贺建时老师当文教副县长,在他的努力下,由县政协出面组织了文理各一个复习班,理科班放在城南小学的老教学楼,文科班放在老进修学校,当时是89人还是86人记不清了,反正是满满当当地挤着一个大教室。教师是由宁海中学的老师与教研室的教研员兼的,语文由徐良骥老师和谢时强两个老师教,我又一次成为徐老师的学生。我是老童生了,徐老师和谢老师知道我语文成绩好,叫我语文课不用听做其他作业,但上到比较简单的课时,他们却叫我上台去讲,我记得有一次是整整地讲了一节课。


由于复习班的这种锻炼,见过世面,所以后来我毕业实习在宁海中学第一堂课时,尽管下面坐满了语文组的老师,但我一点也不胆怯。开头我不知道情况,以为是我的指导老师以及宁海中学我比较熟悉的年轻教师来听听,结果是宁海中学全语文组20多个老师以及有关领导都来了,教室里坐不下,教室窗外的走廊上也坐着几位老师,徐良骥老师与万伯春老师就坐在窗外的走廊上。课上完之后,当时已经少有名气的青年教师王建虹就对我说:“建国,你胆子蛮大的,我第一次上课站在讲台上小腿直打哆嗦,足足有五分钟讲不出话来。”事后才知道,原来宁海中学语文组开过会,对我的第一堂课非常重视,上好了8个实习的同学才可以上课,不然上不好就别想上课。并且,对我上课的每一个环节都专门分配老师记录,其中我熟悉的吴得水老师负责记读音,事后他告诉我一堂课音读错有26个,但我的实习评语当中,指导老师俞成峰老师居然写了“普通话流利”,我想想上课没有打顿是真的,而我的普通话自己知道实在不敢恭维。也基于我的实习表现,在我们实习结束之后,俞成峰老师经得语文组组长俞世识老师与教导处徐良骥老师的同意,在他去浙师大面授期间,由我代他两个班一个星期的语文课。


1990年,因我们一市中学在省会考中是宁海县唯一的语文合格率100%的学校,于是宁海中学语文组组织全组老师到一市中学搞教研观摩,当时徐良骥老师是宁海中学的校长,在百忙当中也赶来参加教研活动,可见先生对学生的关怀,可惜当时我们学校没有安排我上课。在交流会上,徐老师点名让我介绍会考辅导经验,我也非常不客气地谈了两点,一是猜题——三道阅读题100%地猜到了,二是作文——作文辅导还是当年先生教的,大头拿到还怕不合格?

最后一次见到徐良骥老师,是2017年的春节,南门进修学校复习班开同学会,已经82 高龄的徐老师依然那么健朗,谈笑风生。之后我们同学每年教师节都要去看望老师们,因徐良骥老师住在宁波,我们就委托在宁波的同学去看望。一别八年,想不到天人两隔,先生已然作古,哀哉痛哉!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邮箱:nbnh3889@163.com 微信18969872107

□ 文章:杜建国

□ 图片:乡土宁海

□ 编排:天姥老人

□ 审核:水东居士

□ 宁波南湾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提供技术支持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