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双旗镇客栈 (我们在这个尘世上的时日不多,不值得浪费时间去取悦那些庸俗卑劣的流氓!)
纪元:初级职称二十六年,中级职称元年。
不在教育第一线像老黄牛一样兢兢业业工作的教师们不会知道当今的家校关系多么紧张,也不可能知道学生家长如何敌视教师群体。
学生家长群体完全把资本化、商业化、行政化倾向之下的种种教育乱象罪过算在了一线教师身上,算在了教师群体金字塔最底层的那一部分人身上。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底层互害,而渔翁得利啊!
在这样一个家校关系紧张的时代里,教育生态之内反倒于大约十年前开始了一种所谓的教育创新:很久都没有硬性要求的教师进入学生家庭“家访”的教育模式被提到了最为惹眼的位置。
反正,我们这里的学校大概从十年前那个美篇、公众号、视频号刚刚开发出APP的时候,就要求教师群体进行家访。
刚开始,“杈杆儿”们带有试探性质:他们并不要求教师们大批量地对学生们进行家访,只要求语文和数学两名主课教师利用一切时间,各去一名学生的家中进行家访。
在这种试探性尝试进行了一个学期之后,“杈杆儿”觉得这种工作不会遇到什么阻力,就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提高了工作标准:要求语文和数学教师利用非上班时间去家访全班学生的二十分之一、十分之一、五分之一、三分之一,逐渐发展到一度要求语文教师和数学教师利用非上班时间对全班学生逐一进行家访,也就是红极一时的所谓“万师访万家”活动。
我不知道我的教师同行们对于这样的家访活动有什么感想,我个人的想法是这样的:当下时代发展到了这么一个资本化、商业化、“弱肉强食”丛林禽兽法则横行的时刻,教师的权威已经消解掉了相当一部分,很多人在各种有毒心灵鸡汤的滋养下,早就已经把自己当做凌驾于教师群体之上的存在;教师再去学生家中进行家访,得到的不会是尊重,只会是抗拒和自取其辱。
一来,教师无论什么时候入户家访,都需要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确定时间,你以为这个时间可以被轻易确定下来吗?
你还千万不要把这个理由理解成我个人的矫情,事实上,你去看看当下学生家长群体看待教师入户家访的态度:高达百分之八十的学生家长群体反对教师群体入户家访,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打扰了自己家庭的生活节奏。”
即便这个家访时间被千辛万苦确定下来了,那也极可能是教师极度迁就学生家长,以至于自己的家访显得慌慌张张,好像占用了学生家长很多时间,自己在学生家长面前犯了什么错似的。
此外,这种反复推敲之后被确定下来的家访,还极有可能不是对自己孩子学习上心、也不可能对自己孩子学习上心的亲属,这也会让教师的家访效果大打折扣。
二来,教师入户家访,可能会去到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家庭里面去,也可能会去到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家庭里面去。
到了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家中去,就在我们这个无处不资本、无处不商业、无处不“情商和人脉”的时代里,这种学生的父母往往也都是区域性掌控了一定资源的人,他们未必见得就在教师群体面前低声下气,甚至连平视教师的可能性都没有,只可能是一种俯视的高傲姿态。
当然,这些人也可能和教师群体虚与委蛇,那可能就是一种世俗化的社交手段展示:我当面给足教师面子,并不是对教师心悦诚服,这种家访效果更像话剧和戏剧,没有实际效果。
至于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差的学生家长担忧什么,我还是希望大家能够在这个选题之下,去看一看官方媒体给出的答案——一名学生家长直言:我不相信教师看到我的家庭条件之后,会秉持一份公心对待我家的孩子!
某种程度上,不要说学生家长不相信,其实我也不相信!因为在教育生态之中,像我这种今生今世绝对不收受学生家长一分钱,也不从学生家长身上牟取一分钱利益的教师,其实真的比较少——这是一个讲究“情商和人脉,以及资本”的时代!
此外,更重要的一点是:无论你去什么样的学生家庭入户家访,就在当下的教育风气之下,所有学生家长都不认为自己孩子有什么问题,如果教师此时还不合时宜地指出孩子的缺点,只会自讨没趣:学生家长可能不但不接受,还极有可能站在自己的优越感里质疑教师——你怎么没有发现美的眼睛,你怎么这么没有师德,你配当一名教师吗?
其实,如果对教师家访做一个改进,我们完全可以效仿某个撮尔小国:在规定的时间里,约定一到两名学生家长,让学生家长到学校里面,面见教师,而不是当下的“入户家访”。
既然教师入户家访,无论站在学生家长角度看,还是站在教师群体角度看,它都是一项非常不受欢迎的教育举措,那么,为什么还有许许多多教育管理者力推这种教育举措,并且用自己表面看起来“正能量满满”的老一套“神话版”理论来为教师入户家访做背书——希望教师们能够通过家访掌握学生家庭的一切细节情况,做到因材施教呢?
背后的逻辑没有那么复杂——
第一、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一旦成了教育管理者,他们就从来不食人间烟火,他们并不体恤下情,他们要的只是教师入户家访之后形成各种图文并茂的文案和视频,以此来彰显自己治下的教育轰轰烈烈、卓有成效,为自己打造一个上升的阶梯——与师生息,那怎么可能?
第二、你们以为我们的教育管理者们闭目塞听?不,在现代化交通和食宿助推去5A级景区培训如火如荼的今天,在现代化通讯条件编制起了教育管理者人脉网络广布的今天,不一定哪个地方的教育管理者神光乍现,提出了教师入户家访,然后其他许多地方的教育管理者们当然就如同跗骨之蛆,紧随其后了,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