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孩子们被规训得很乖。老师讲的话几乎成了“圣旨”,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像是不可动摇的法则。

父母对待作业,可能也是同样的心态。

每到寒假,亲子关系的第一大敌手就是“寒假作业”。

按照一般理解,孩子应该踏实地完成寒假作业,父母则应该全程督促,确保孩子不松懈。

然而,我却劝你不要太纠结寒假作业,因为它差不多是最糟糕的一种作业。

1

为什么寒假作业,可能是最糟糕的作业?

之所以说“寒暑假作业”是最糟糕的作业,是因为它常常违背了学习的几个关键点。

1. 缺乏反馈

“辛辛苦苦一个月,老师笔下一个‘阅’”。做了一个月的作业,不知对错。

学习的关键,在于反馈机制。如同我们开车,转弯的时候打方向盘,转的太多,我们方向盘松一点;转的太少,我们多打一点。

而不知道答案的寒假作业,就如同蒙着眼睛开车转弯。能开好吗?

即便有老师开学后会批改,但是孩子早就将做了什么忘得七七八八,又有什么效果?



2.针对性弱

几乎所有的作业都不是个性化的,是为了所有学生设计的。既然为了服务所有学生,作业必然是面面俱到,包含大量重复。

寒假作业把这个问题做到了“登峰造极”。

比如有学科的寒假作业,是按照章节从头到尾来一遍,不管孩子已经掌握了多少。如果孩子考试分数是90+,那么90%的题目都没有意义。

而如果孩子成绩较弱,就更要聚焦他薄弱的方面,面面俱到反而抓不住重点。

这就像我们帮助孩子选择辅导书,你肯定不愿意选择一本不针对孩子现在学习痛点的辅导书,是不是?

3.无前瞻性

大多数寒假作业都是复习已学过的知识,但复习的意义真的有那么大吗?

期末考试前已经复习过一遍了。

反复复习,就像很多高考不得已的复读,方法不当,一年年读下来,分数并不见涨。

除非孩子基础薄弱,否则一味复习已经学过的内容,并不能带来新的进步。

这个时间,不如用来提前预习新学期的内容。如果预习中发现前面知识不清楚影响了预习新知识,可以再回头去重点复习一下,做做练习。



2

那我们该如何利用好寒假作业?

既然寒假作业有这么多问题,家长应该如何帮助孩子避免这些误区,并实现更有效的学习呢?

1. 建立反馈机制

习题类的作业,想办法搞到答案。可以找老师要,告诉老师你想在家给孩子辅导。如果老师没有,就找一些APP来实现批改。

实在没有答案的,不如买一本有答案的辅导书,效果更好。那寒假作业怎么办?后面再说。

这样,做错的题目,才能帮助孩子及时查找原因,补上知识与理解上的漏洞。

而作文类的作业,最好是能联系到老师,帮助批改。批改后再写一遍,体会什么叫更好的写作。

2. 精准定位,重点提升

寒假是分析孩子薄弱环节的好时机。家长可以回顾孩子在期中、期末考试中的错题,找出孩子的知识漏洞。把这些薄弱部分优先做,集中精力攻克难点,而不是在孩子已经充分掌握的内容上浪费时间。

我们都希望孩子成为“学霸”,而学霸都有一个基本认识,题目和题目的价值是不一样的,有的题目要钻研,有的题目要应付。

3. 开启自主预习

“往前学”永远是学习的法宝。与其原地打转,不如朝前迈大步。

寒假时间利用的好,基本能把下学期的内容自己过一遍。方法也很简单,直接读教材。

也可以找一些“教材全解”这样的书,配套看。关键在于看懂,题目只要能够做出课本上的习题即可。



4. 家长的角色:支持者,而非控制者

作为家长,我们的任务是支持孩子,而不是一味地监督和控制。

在寒假作业的过程中,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作业的意义和学习方法,帮助孩子理解什么才是真正的学习。

我们要让孩子明白,完成作业并不等于真正的学习,学习是针对自己的弱点,进行有效的提升。

5. 合理方式应付部分作业

既然我们的立足点是让“真正的学习”发生。那么一些低价值、无价值的作业就要让位于高价值的学习活动。

这就意味着,我们要允许孩子“应付”一部分作业。小学的孩子不太合适直接教他应付,因为他们无法区分何时该认真、何时该“应付”。

但是初中往上,孩子要慢慢学会自己甄别作业的价值,并采用一些合理的手段,对付一些低价值的作业。

我们也可以回想一下,在我们读书的时候,是否很多学霸,他们的假期作业其实都是抄的?



没有完美的作业。但有更好的应对方法。

与其把“做完寒假作业”作为学习的唯一目标,不如让孩子在假期中学会主动学习,发现自己的薄弱环节,并在家长的支持下进行有针对性的提升。

对很多孩子而言,“向前跑”要比“原地踏步”更有意义;多读几本书,多开展一些实践,可能比重复做题,效果更好。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