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人参研究院在人参产业领域取得了新突破,研发的首个现代独参汤炮制工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为传统中药材人参的深加工和广泛应用开辟了新路径。目前,正与相关企业洽谈转化意向。
独参汤作为中药材经典名方,在我国已有1700多年的应用历史。它最早出自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并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医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然而,传统独参汤的炮制工艺和原料选择相对单一,限制了其疗效的进一步发挥和广泛应用。
针对这一难题,吉林人参研究院的科研团队在现有国家政策的相关规定下,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独参汤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他们选择了不同年生的野山参、移山参、生晒参、红参、黑参、西洋参等多种人参原料,通过不同煎制方法和时间的试验,对所得煎剂的有效成分 进行了详细分析。经过万余次实验数据的积累和分析,科研团队最终得出了活性成分种类多、相对含量高或均衡的“现代独参汤”制备工艺。
在现代独参汤的研发过程中,吉林人参研究院充分利用了现代精密检测设备,找出了古方独参汤独特疗效成分的科学依据,进一步诠释了古代医家博大精深的医学底蕴。同时,科研人员还首次对8种不同来源的人参原料开展了14种不同时间煎煮制法的研究,明确了各类人参原料在不同煎煮时间下的皂苷转化规律,为人参食品、人参保健品的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
现代独参汤不仅保留了传统独参汤的急救和增强免疫力的功效,还通过科技赋能,实现了对原料的广谱性筛选和疗效的提升。这一创新成果不仅提高了人参的利用率和附加值,更为人参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现代独参汤的科研成果已经通过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人参产业)专家委员会的科学技术成果评价,并被认为达到同类研究的国际先进水平。吉林人参研究院总工程师曹志强表示,项目研发结束后,研究院正在积极与相关企业对接洽谈,将产品进行转化。
这一成果的问世,不仅标志着通化市人参产业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重要突破,更为人参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记者:施涛
主审 | 王远洋 审核 | 李蕴涵 编辑 | 史林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