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自说自话的总裁

今天,我们来聊一种神奇的物种——海参。

这是一段古早的采访影片,记者拍下了厨师拉开海参的画面。

等等,这是海参?




难以置信,来到户外,记者想拍得清楚些。

厨师先让她量量这海参有多大——20厘米。

然后开始拉皮,慢慢的,海参变成了毛巾,又变成了地图,最后竟然被拉成了半透明的窗户纸。

再用尺子一量,竟然达到了91厘米。



记者正要惊叹,没想到师傅又收拢海参,放回水里晃一晃,竟然恢复如初,还是20厘米。

所以,这就是海参以形补形的真正原因吗?

其实,海参的秘密很多很多,比如,传说中”千年黑,万年白“,这头价值33万的白海参真的是万年海参吗?



为什么随着深海探索,专家们似有尴尬的告诉我们,深海八九千米以下,90%的动物总质量是海参?

还有为什么,今年新闻忽然爆出《100元3斤,海参价格大跳水,八珍之首怎么了?》难道这是人类掌握了深海开采的技术?

还是这背后另有什么让人摇头的商业内幕?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故事。



4亿年前的胶原蛋白

记得二十年前,大学实验室里,学姐忍着满手滑腻,终于提取出几毫克海参肽后,她尴尬的说,这东西,就是一坨4亿年前的胶原蛋白,一言不合就水解,真是要了老命啊。

没错,为什么海参能极限拉皮,还能复原?

因为,这是来自4亿年前的胶原蛋白。



比如,除了前面的古早采访结束,如今的网络自媒体上,不仅有山东师傅用250克海参,拉出0.6平方的新闻。

甚至还有,号称海参王的鲁菜大师——高速建,竟然拉出了0.0019毫米的“最薄海参”,并获得了吉尼斯(金氏)世界纪录……

这其实都是在说,海参体内的胶原蛋白,不愧是进化4亿年的洪荒之物,的确很强。



因此,是否真的可以吃啥补啥,用海参来美容养颜呢?

首先,在电子显微镜下,我们发现,胶原蛋白是这种网格状,很有弹性,可是,著名的皮肤科医生加力·马赫托(AnjaliMahto)曾说,从20岁起,人体中的胶原蛋白会以每年1.5%的速度递减韧性,这就是”衰老“的真正原因。



同时,消化科医生又告诉我们,吃下去的任何蛋白,都会被胃酸分解,成为一段段没啥功能的短肽链和一组组利于吸收的氨基酸。

然后,身体吸收这些短肽链和氨基酸,在用来组装成别的蛋白。

所以,理论上吃啥补啥的古代逻辑,在现代医生眼里,根本就行不通。



但是,有科学家怀疑,这些被分解后,看似没啥功能的短肽链会不会就像程序碎片一样?

如果身体是个爱偷懒的程序员,那它会不会在制作皮肤胶原蛋白时,就懒得敲代码,直接把这些破碎海参胶原蛋白短肽链拿过来用?

要是真这么干了,那岂不就相当于为衰老的肌肤,注入了海参4亿年的洪荒胶原之力吗?



有点儿意思吧?

其实,学姐当年的提取,就是为了论证这个问题。

而至于身体到底是不是一个懒惰的程序员,这个大家见仁见智吧。

另外补充一点,我们吃得海参肉,主要是它的结缔组织,而这种结缔组织也是它能屈能伸的关键结构。



而同时,我们身体上也有一个名叫海绵体的东西,拥有大量同类结缔组织。

所以,但愿我们的身体,是个懒惰的程序员吧。

好了,总之,这就是海参的第一层秘密——以形补形的原理。

可是,海参为什么会长成这种形状?

如此一大坨胶原蛋白、结缔组织躺在海里,这不是纯属摆烂找死吗?



按理说,不应该早就被吃个精光,为什么还能苟活4亿年呢?

这是海参吗?

我敢打赌,当你看到这一幕的时候,也会和我一样震惊:这是海参?

如此这十只手干饭的”海黄瓜“,以后让我还怎么心平气和的吃它……



其实,经查询后得知,这是海参在捕食海星卵,绝大多数海参是滤食性的,它们有一个长满了触手的嘴,那为什么我们吃海参,从未吃过如此克苏鲁的触手嘴?

因为,捕捞海参以后,处理第一步,就是去除这个嘴,至于为什么?

不妨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海参有骨头吗?



啊?

当然没有骨头啊,前面都说了,这是一坨胶原蛋白和结缔组织,哪儿来什么骨头?

但事实上,海参是有骨头的,首先,在科学家的视野中,他们用透视显微镜发现,海参体内有很多这种像轮子和船锚一样的骨骼碎片,只不过它们比花粉还要细小了,口感和肉眼几乎无法察觉。



另外,不知道你有没有感觉,明明有时候,海参已经泡发、清洗的很干净了啊,但你还是能从它的尖端吃到一点点硌牙的沙粒感,你以为是没洗干净。

其实,这很可能就是没有处理干净的海参嘴,因为,它的嘴附近就埋伏着很多这类较大的细小骨骼,用来当做”牙齿“使用……



另外,由于这段影片被摄像老师拍得过于细致,所以,我们才能看到如此难得的十手干饭画面,其实,在其他的摄像画风中,这个嘴大概是这样……

所以,我们这吃的到底是什么深海克苏鲁……

然而,别怕,还有更克苏鲁的,比如,就在2019年4月,古生物学家们又有了最新研究,这块4.3亿年前的化石被证实,是海参最原始的祖先形态,它竟然是一条身披铠甲的盘状触手怪(SollasinaCthulhu)。



只不过,这铠甲少年4.3亿年来经历过太多沧海桑田,看淡了,躺平了,才变成了如今一坨胶原蛋白的模样,就连昔日铠甲也都变成花粉,存入体内,但是,毕竟曾经是铜锣湾扛把子,海参至今也依旧保持着三种行走江湖的独门绝技……

绝技一:致命喷射

海参在遇到危险时,会喷射出这种白花花的管子。



这到底是什么?

当200年前,古生物学之父及灾变论的鼻祖——乔治·居维叶首次观察到这些喷射物的时候,他将其命名为居维叶氏管。

居维叶记录说,这些管子有粘性,会像胶水一样困住敌人,同时,这些管子也有微弱的毒性,能够麻痹对方。



后来,又有科学家们进一步证明,这些居维叶氏管,其实是海参的肺,或者说,呼吸腺体吧,长在屁股周围,当海参遇到危险时,会首先把自己的肺喷出来,够吓人的,这大概率就能吓跑对手。

而如果对手是人类这种大家伙,继续对海参发起攻击呢?

那海参就只能放大招了——直接喷出肠子和内脏……



这简直太克苏鲁了,参哥,你当年在史前铜锣湾,究竟是经历过什么啊?

不管它经历过什么,总之,喷出来后,大概率,敌人会享用肠子,会以为海参死了,但事实上,海参还有第二绝技,马上要再次震惊对手……

绝技二:无敌死侍

漫威宇宙中的死侍,超能力是哪怕被炸成碎片,超强的愈合力也能让他没几天就重新长出手脚胳膊。



而现实中,这就是海参的第二绝技。

喷出肠子以后的海参并不会死,而是乘着敌人震惊之时,立刻开溜,注意是,是用它仅剩的一坨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开溜而已……

科学家们曾经做过实验,某些品种的海参,甚至在被切成三片以后,休息几天,又能重新长成三颗新的海参。



这简直是罗摩遗体,再造神功啊。

怪不得南洋传说,在如今的茫茫北澳大利亚大海之上,曾经依旧漂泊着一群古老的海参部落,他们和他们的神功再造海参,当年被郑和发现,甘之如饴,然后推荐给明朝皇帝,皇帝甚至恩准,让他们统治过数个世纪的中国海参贸易。



另外,在郑和之后,400年,居维叶也记录过一种神奇的海参疗法,那就是当渔民在岸边被礁石划伤,血流不止时,会有老渔民潜入海中,抓一条大海参出来,海参害怕,吐出粘丝,然后迅速收集这些黏丝涂抹、包扎,这不仅能止血、消炎,竟然还有辅助伤口迅速愈合的神奇功效。

所以,这就是古人眼中,罗摩遗体,再生造化的仿生学原理?



怪不得明清时大夫们,如此追捧海参。

接着,海参还有第三绝技,那就是,最近几年新发现,它们竟然能潜入人类重未想象过的深海……

绝技三:深海精灵

2017年,日本团队潜入马里亚纳海沟,他们用一个发射器平台控制海底机器人。



这个故事我们先前专门聊过,当时说,专家们意外发现,一些全身透明的海参,正在趴在海床上滤食洋流。

因此,破解了深海生命抵抗水压的两大法宝;

1,理论上,水深大于4000米时,水压会大到直接将细胞中的水分子压入蛋白质,让蛋白质失效,但后来科学家发现了深海生物体内的三甲胺氧化物,它能够有效的阻止水分子进入蛋白;



2,理论上,水深大于6000米时,水压会进一步增强,强到能直接将蛋白质全部都挤压到一起,变性失效,所以,曾经科学家们一度认为,6000米以下不可能存在生命。

而这些万米深渊中的透明海参却证明,它们体内有一种名叫青蟹肌醇(Scyllo-Inositol)的物质,可以有效的阻止水压将蛋白质挤压到一起……



真是太神奇了,上次我们只说到这里,但后续,科学家们又沿着这些透明海参探索,竟然发现深海海床上躺着数以万万记的这类透明海参,甚至更进一步估算出来,它们占深海8900米以下90%的动物总质量。

看来,这或许就是它们亿万年前放弃铠甲的真正原因,它们进化出了最完美的血肉之躯,开始潜入深海,统治那片地球上最难以到达的地方。



这里的海参千奇百怪,有粉红色的,有透明的,还有会飞的,像长满毒刺一样的,等等。

比如,这是一条蛟龙号曾在马里亚纳海沟,意外拍到的紫色海参。

还比如,这是一种蒙特利湾水族研究所拍摄到的深海海猪,它们吸食泥沙,数量巨大,行走并不靠肌肉,而是靠一套独有的液压系统,这还不算完,最让科学家惊奇的是,它们竟然还负责保护帝王蟹幼苗。



这些小帝王蟹为了躲避捕食,也会来到深海,然后找一只海猪,藏到它肚皮下面,接着,迅速成长,在经历过数次蜕壳后,长成巨大帝王螃蟹,并最终告别海猪教父,开始独闯大海。

然而,为什么会这样?

科学家们目前也还在研究当中。

可能海参作为昔日克苏鲁,内心还一直保留着这种罩小弟的大哥风范吧。



比如,在浅海,很多海参会被隐鱼当房子使用……

看准呼吸孔一开一合的节奏,呲溜一下钻进去,然后,吃都不用出来吃啊,因为海参有内脏啊,吃完它还可以再生啊。

这大哥做得,真是割肉喂鹰养小弟啊。

但有时候,大哥实在无法容忍了,就会再找一只螃蟹住进来,制衡隐鱼,但你又要如何请走螃蟹呢?



这不比隐鱼更疼吗……

另外,我们的海参大哥,还有一门不算绝技的绝技,怎么说?

这可能是它作为昔日大哥的最后倔强吧……

最后的倔强

为什么过去无法养殖海参?



也许,这段实验很能说明问题。

当海参被困于铁盆之中时,它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啊,半个小时后,吐出肠子。

而5个小时后,直接原地消失,开始化为一滩清水。

虽然海参的生命力极强,在2℃以下可以冬眠,在20℃以上可以夏眠,随随便便睡上3-5个月都不用进食,而且还有再生造化的罗摩神功护体,这让它轻松熬过数次生物大灭绝。



但是,它却喜欢自溶,一旦水质变差,一旦无法逃脱,大哥就会开始释放自溶酶,让自己化为一滩清水,就像在说,士可杀,不可辱一样……

科学家说,这是一种十分独特的生物应激反应。

可是,如何拿捏大哥的这种骄傲心态?

这不,山东烟台,养殖户赵老板,偏偏不给海参大哥们喂食,故意饿着它们,却反而成功实现了池塘养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儿?



拿捏大哥的秘密……

本来,海参生长缓慢,从一两长到四两需要一年时间,而海猛子从赵老板池塘里捡上来的这些海参,根根四两,却只养了四个月,而且还一口饲料都没喂,这么神奇的吗?

记者继续拍摄,忽然,摄像机里发现,塘底的海参在吃一条条像”饲料“一样的东西,这难道不是人工投喂?



面对疑问,赵老板笑了,他示意记者跟着这些”饲料“继续拍,很快记者又拍到了一些生产这些”饲料“的小沙洞,还会喷水喷砂?

这里面暗藏何种玄机?

继续拍摄,原来,这里面竟然有活物,不是贝类,软软滑滑,会蠕动,抓出来以后又发现,这活怎么有点儿像海参啊,还会喷水、变形。



可能有山东朋友看到这里已经笑了,这可是山东至宝——海肠啊。

为什么昔日鲁菜一统天下?

就是因为鲁菜师傅们有秘方——传承自春秋鲍叔牙时代的秘密味精——海肠粉。

就像我们在鲍鱼节目里聊过的一样,大约在2600年前,在齐国铁三角——管夷吾、鲍叔牙、齐桓公,在发明溏心干鲍,用酒宴和奢侈腐化天下诸侯的同时,鲍叔牙其实也已经发明了用海肠晾晒、磨粉以后制作味精的工艺。



这种鲁菜味精,一直秘传2400年,到了200年前,依旧是鲁菜师傅们只传给亲儿子的秘密配方,是宁可被慈禧太后杀头,也绝不透露半句的东西。

原来,彻底破解,赵老板竟然在池塘里制造了一套海参-海肠互生的生态系统。

首先,海肠隐藏在塘底,用一个U型管过滤海水,它爱吃水中的藻类,效率奇高,可同时,海肠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它就是根管子,虽然在体内消化了藻类,避免了池塘藻类爆发,毁灭水质,但它排出来的”饲料“却依旧富含营养,如果多了又能让细菌爆发。



而恰好,这些”饲料“海参爱吃,于是,再在池塘里投放大量海参,细菌问题也解决了,同时,海参虽然也是跟管子,但毕竟是苟活4亿年,勇闯万米深渊的管子,它有极强的消化能力,被它吃进去的东西,科学家检测过,排出来的除了硝酸盐和磷酸盐,几乎全是二氧化硅——纯沙。

而海肠呢?



最喜欢的又恰好是被这些被硝酸盐、磷酸盐滋养的微型藻类,简直是完美循环。

一测温度,哪怕水温只有5℃,赵老板的池塘里海参大哥们也没有半点儿冬眠绝食停止生长的迹象,它们依旧在大口大口的吃着海肠”饲料“,长势喜人。

最重要的是,一片池塘,赵老板可以收获两波海参、海肠赚钱,高,实在是高。



最后,赵老板还向记者透露,判断海参好坏,最简单直接的方法,就是往地上摔,如果弹得越高,就证明它的结缔组织、胶原蛋白长得约好,十分滋补。

而如果是干海参呢?

赵老板补充说,看这刺,一定要敦实,如果细长、一碰就断肯定不行,你看我这个,刺可以直接用来拆快递……



再看整体硬度,一定要怎么都掰不动,甚至用脚踩都踩不坏的才好。

其次看嘴,海参嘴,如果嘴肿了,那就表明大哥生前过得并不好,可能是某些物质偏高,让大哥吃饭很痛苦。

再次看脚,海参脚是它用来吸住礁石,防止风浪的武器,如果健康,它的脚会非常健壮,反应到干海参身上,那就是腹部饱满的颗粒状。



最后看腹部切口,如果又厚又黑,那证明海参干制前,结缔组织十分厚实,泡发以后,也能泡得更大,更有劲儿。

这就是来自天才养殖户的鉴别方法。

接着,采访完赵老板,记者又前往山东蓬莱,这里的王老板,竟然将海参与海鸭混养,又创造出另一种生态新模式……



吃海参长大的鸭子……

一来到海边,记者就看到王老板正在用海参喂鸭子……

真的假的,这鸭子得怎么卖啊?

王老板笑而不语,原来,秘密是这样的……

起初,王老板开了家海参养殖工厂,产量蒸蒸日上,可他忽然意识到,工厂一年要扔掉两吨多的海参嘴,这有点儿浪费啊。



想要加工吧,但这东西,里面全是克苏鲁牙齿,根本没法吃。

怎么办呢?

有一天,王老板心情不好,海边散步,忽然看到了海鸭,对啊,海鸭不是专爱吃砂石吗?

这能帮助它消化,那何不用海参嘴来喂海鸭?



接着,不试不知道,一试吓一跳,吃完海参嘴以后,鸭子反而长得更瘦了,一个个精神百倍,活力十足,根本没工夫长肉……

但是,谁养海鸭是为了吃肉啊,当然是吃海鸭蛋啊,而这种活力十足的海鸭蛋,简直绝了,那黄橙橙的油水,可都是来自海参的精华啊,不得不说,王老板真是个天才。



就这样,记者帮我们采访完了北方的”辽参“。

但其实,在南方,香港的干货店、闽粤的佛跳墙,其中的海参并不用辽参,而是用郑和当年在南洋发现的再生造化之物,这个故事,大概是这样的……

海参好吃吗?

海参好吃吗?

如果你想分别身边的某位朋友,是不是真的老饕食客,那你问他这个问题就好。



其实,海参就是一坨胶原蛋白和结缔组织啊,除了弹牙,它就根本没有味道……

所以,海参自古以来,除了鲁菜师傅们的海肠味精秘传,它就根本不是美味之物。

比如,这件出土于大连旅顺口的新石器时代罐子,被鉴别为海参罐,这是四五千年前,大连先民就已经开始煮食海参的证据,出土很多,但从不出现在贵族墓葬当中……



接着,到了三国时代,吴国丹阳太守沈莹在《临海水土异物志》中首次提到了海参料理,说海参被临海民叫做土肉,烤着吃,这……

你烤一个海参吃吃,绝对跟吃橡皮筋一个口感啊,太硬了,而且没味儿。

再到元代,养生家贾铭甚至认为海参性寒,微毒,肠胃不好的人千万别吃。



所以,从新石器时代到元代,除了鲁菜秘传,我们其实都不太吃海参。

然而,随着郑和下西洋,那个即将改变海参命运的故事,就要来了……

1405年·越南占城

时间回到1405年,当庞大的郑和舰队从越南占城出发时,他命令一支小分队去探寻古老的望加锡水道。



因为,在古代航海家的传说中,如何从南洋抵达印度洋、阿拉伯?

除了马六甲,还有一条更长4000多里的望加锡水道——从占城出发往东,过苏禄海,再向南穿行而下,抵达望加锡,前往圣诞岛,再北上斯里兰卡,这很可能是史前南岛人前往马达加斯加的宏伟航线,而其实,郑和船队当年去过的地方,也远非地图上的几条线段可以囊括,比如圣诞岛上的华人究竟从何而来?



为什么有人说,就是这支望加锡小分队,去过澳大利亚?

以及1420年的欧洲海图上,在好望角出现的中国帆,这真的是远航美洲的郑和小分队吗?

等等等等,各种的郑和诡事我们会员频道细说。



总之,这支郑和小队,在离开占城后很快来到了望加锡,也就是今天的印度尼西亚锡江,他们发现这里居住着一群望加锡人,而望加锡人善捕海参,很可能就是在这里,望加锡人向郑和小分队演示了海参再生造化的神力。

所以,如果你是小分队队长,看到这儿是不是眼睛都直了?

这,我们的大船长,太需要了啊。



二话不说,海参和望加锡人一同打包上船,立刻启航,往斯里南卡的方向,追上了大船长舰队。

之后的故事,可想而知。

虽然郑和身为穆斯林并不一定能吃海参,但是,自己宫中还有那么多宦官同事和皇帝老板,他们肯定喜欢啊。

于是,很可能,就这样,望加锡海参一脚踹开了中国市场的大门。



最开始,还只是宫中吃吃,可能被当做某种丹药使用吧,因为食谱不详,但到了天启皇帝我们终于在《明宫史·饮食好尚》中看到了海参食谱,竟然是佛跳墙。

其中说,天启皇帝喜欢用海参和烤蛤蜊、炒鲜虾、田鸡腿、笋鸡脯,鲍鱼、鲨鱼筋、肥鸡、猪蹄筋一起小火慢炖。



对嘛,这才是海参美食的正确吃法,胶原蛋白和结缔组织虽然没味儿,但密集的网格结构很吸味儿啊,你把它其中吸满了各种佛跳墙原料的极鲜之味儿,那绝对一口下去,流连忘返,同时还能再生造化,强壮结缔组织和胶原蛋白。

试问那个皇帝能抵挡得住?

就这样,天启之后是崇祯,崇祯之后是大清,海参、佛跳墙也就跟随着皇家食谱散落民间。



随后就一发不可收拾,比如,至尊老饕袁枚就在自己的《随园食单》中说,海参三法:

1,芥末、鸡汁,凉拌海参丝,这能吃出大海的味道;

2,笋丁、香菇,加高汤煨小米海参,这能吃出宫廷的口感;



3,豆腐皮、鸡腿肉和七种蘑菇煨煮海参,这能吃出大自然的山海之境界。

真的,尤其是这七种蘑菇煨海参,我亲手试过,记得放松茸,绝对靠谱。

接着,到了1780年左右,望加锡人已经垄断1/4的中国海参贸易,他们每年12月份从锡江南下,只用一条小船,就能越海抵达北澳大利亚,捕捞最极品的海参,制成干货,然后7月份准时通过华商船队,让它们成吨成吨的出现在厦门港口。



因此,这就是正宗的南方海参——猪婆参,必须来自北澳大利亚,如果要吃古法佛跳墙,也一定要用这种望加锡人的猪婆参。

然而,就在这里时候,传承2400年的鲁菜师傅们发话了,海参?

我们山东、辽宁那海水下面也有很多啊,而且我们还有秘传,不信我烧一个给你尝尝。



于是,北方珍馐——葱烧海参诞生了,分析起来,这也是一种用葱油,高汤,以及秘传海肠味精入味而成的高级品味。

想象一下,200年前,我们谁也没有吃过味精,但忽然,鲁菜师傅给你端上来这样一盘吸满了海肠味精的海参会将是什么毁天灭地的效果?

更别说,那迷人的葱油了,其中的丙基硫醚,那是一种能直接刺激多巴胺分泌的物质啊。



接着,奢侈的大清沉沦在海参当中,人们甚至将它评为八珍之首,可忽然,日本人也来了,他们说,海参?

我们的北海道也有很多很多,要不你们试试?

世界海参博物馆

如果你来到香港的干货店,你就会发现,这里简直是世界海参博物馆。



除了传统的辽参、猪婆参,还有来自日本的北海道参,来自俄罗斯的大红参,印度的沙参等等等等。

其中,日本的北海道参最贵,一方面是市场追捧,另一方面是北海道海域水温低,海参生长缓慢,比如,这颗六七厘米的干参,在别的地方可能只需要3-4年就长成了,而北海道则需要7-8年,因此,北海道参被认为,积蓄了更多的怎么说,营养物质?



或者叫天地精华吧,总之,它们被誉为,海中的宝石,市场很愿意为之埋单。

它与辽参最明显区别就是他有六排刺,而辽参只有四排。

其次,日本海参还有关西参和关东参,分别产于大阪以南的温暖海域、刺少,和东京以东的北方海域,寒冷、刺多,它和北海道参品种相同,但只有其中极品,更靠北的才能被称作北海道参。



另外,在古代日本人也学会了吃海参,江户时代,所谓,云丹、唐墨、口子三大珍味,其中口子,就是指海参肠。

没想到吧,日本人爱吃海参肠,而理论上,这恰好是中国人扔掉的部分啊。

然而,视野扩大,万万没想到,地球西边另一个爱吃海参的民族——西班牙人,也是吃海参肠,扔海参肉……



比如,这道美味的西班牙海参饭,还上过著名的美食节目《风味人间》与中国的葱烧海参对决。

然而,如果按市场逻辑推理,比北海道冷水更冷的是海参崴及库页岛海域,而这里为什么叫海参崴,有一种说法认为,曾经的海西女真在库页岛到海参崴一线发现,这里盛产海参,于是纷纷捕捞运到海参崴,再由海参崴转运入关,供应中原。



那么,这里的海参岂不更天地精华?

因此,在香港干货市场里,也有这种备受青睐的海参崴海参,名叫大红参,它也是六排刺,但比北海道参更红,目前没有养殖,十分天然,而它们的干货长到5厘米,就需要10年左右,可它们有时候竟然比北海道参还要便宜……



传说中的「万年白」

捕捞海参的人,叫做海碰子或者海猛子。

他们的技术已经传承了数百年,到达捕捞海域后,先高喊,下锚了,这是祖师爷的规矩,目的是告诉水下的大鱼和神明,以免它们被锚刺伤,船停稳后,他们会先扔软管下海,这是海猛子的脐带,在水下呼吸,全靠它。



而百年前,没有软管,海猛子全靠一口气上下海床,十分危险。

接着,海猛子穿上厚厚的毛衣和头套来保持体温,再套上一件防水的胶衣,胶衣胸前的开口设计,是为了方便穿衣,穿好后用胶带扎实,随后,在腰上绑上数十斤铅块,连上软管,戴上眼镜,又在脖子上挂一个网兜。



扑通一下就跳入了只有2-3℃的海水当中。

调整好后,一个猛子,潜入海底……

海底的光线很暗,但海猛子们传说,有一种如雪片一样光亮的万年白,却会像精灵一样出现。

海猛子相信,这是大海的神明,有道是,千年黑,万年白,古代海猛子,即使在海底没看清不小心捕到这种白海参,也会立刻扔掉,祈求平安。



同时,白海参极罕见,经常是一家海猛子,经历2代人,才捕到这样两三枚而已。

然而,2018年,却有一位富豪,花33万一公斤的天价买走了这只被海捕上岸的白海参,从此,最贵海参由此诞生,但同时,昔日神明的外衣也似乎被金钱毫不留情的拔去了……

所以,白海参究竟从何而来?



科学家研究后说,这就是大自然中的白化现象,和白虎、白猿、白蝙蝠等,而白海参,由于失去了保护色,在大海里就是一坨闪闪发光的胶原蛋白,因此,十分容易被捕食,也就更加稀有。

然而,有一个海猛子的故事却十分传奇,据他说,那是在二十多年前的一次海捕中,他忽然被眼前的两抹白色击中……

那是什么?



海猛子陈立强先是擦了擦眼镜,然后立刻萌生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竟然一次出现两头白海参,千年难遇啊,那我是否能把它们抓回去,培育后代?

果然,陈立强将它们带上岸,又经历过十多年的搜寻和培育,在全国范围内再收集到26只健康白海参后,它们被成功养殖。



如今走进陈老板的养殖棚,这里面竟然是密密麻麻的白玉参,每只售价,据说其中最极品的,与等大金条同价,而哪怕品相次一点的市场款也要800人民币一条……

100元3斤的海参

随着海参养殖技术的发展,昔日八珍之首,如今正在飞入寻常百姓家,比如,神奇的北参南养技术,造就了新闻中《100元3斤》的奇观,还记得海参低于2℃冬眠,高于20℃夏眠的习性吗?

如果,不让它们冬眠、夏眠呢?

是否会长得更快?



果然,福建霞浦的养殖户们先到青岛、大连收购养了一年半左右的辽参,然后,让它们住进这种立体公寓,再用船直接运到霞浦海域,这边的海水温度高,他们不再冬眠,继续进食,同时,南方规模化的养殖场还会十分精细的管理,定期给不同大小的海参宝宝分房养殖,加速成长,如此养五个月,竟然相当于在北方养了两年。

而五个月后,临近夏天,福建水域眼看着就要升温夏眠了,这个时候,北方养殖户们又会带着资金杀入南方,大量收购,返回北方,加工制作,成为各种海参产品上市销售。



这就是海参的秘密,从史前怪物到餐桌珍馐,从深海精灵到百元三斤,也许,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腊月二十六晚上,你也正在准备两天后年夜饭上的海参珍馐,所以,希望我这篇满满海参的故事,可以像过年为什么要吃海参一样,祝大家,新年,节节高升(参)。

好了,今天的故事就分享到这里,谢谢大家。

最后夫人说,我也祝大家,新年快乐,节节高升。

(完结)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