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诊震颤患者中,遇到的状况主要归为两类:一类是对长期服用西药可能产生的依赖性和副作用感到担忧,转而寻求中医的自然平衡之道;另一类则是尝试了多种治疗方法后,震颤依然无法控制,于是将目光投向中医的博大精深与独特疗法。对于那些久治不稳的患者,我们深感同情,因为他们的健康可能已经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中医视角下,特发性震颤并非不可治,它往往与脾肾阳虚、或肝阳上亢、或瘀血阻滞等密切相关。通过精准的辨证施治,运用针对性的中药方剂,可以有效平稳手抖,改善相关症状。
今天,向大家介绍两味在震颤治疗中至关重要的中药,一味擅长平肝潜阳,一味则精于活血化瘀,它们对于改善手抖及头颤等方面具有显著效果。
钩藤:平肝潜阳的良药
钩藤,性凉,味甘,归肝、心经,以其平肝熄风、清热镇痉的功效而著称。同时,钩藤还能清热镇静,有助于缓解因震颤引起的头晕、头痛等症状。
川芎:活血化瘀的佳品
川芎,辛、温,归肝、胆、心经,以其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力而闻名。川芎通过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机制,能够改善血液循环,降低血管阻力,从而达到调控气血的目的。
在临床实践中,田卫东医生常常将钩藤与川芎配伍使用,二者相得益彰,共同发挥平肝潜阳与活血化瘀的双重功效。
案例介绍
女性患者,40岁,阵发性头抖,手抖,紧张时加重,时有口干,下身怕冷,脚凉,动辄出汗,后颈部、背部及腰部酸胀不适,常有胁肋部不适。
自述巅顶部时有疼痛伴恶心,眠差,多梦,时有心慌,紧张时尤甚,胸闷气短,大便偏干,小便可,经量少,每次2-3天,舌体瘦小,边有齿痕,舌淡苔白腻。
结合她的工作生活状态,田大夫判断其震颤成因在于脾肾阳虚、寒湿阻滞、气血不足和肝郁气滞。
针对患者的病情,大夫制定了以温补脾肾、平肝潜阳、活血化瘀为主要治疗原则的中药方剂:
黑顺片,桂枝,干姜,赤芍、细辛,黄芪,当归,川芎,龟板,鳖甲,红花,茯苓,石菖蒲,五味子,炒枣仁,生龙牡,钩藤,白芍,天麻,甘草
此外,还建议患者调整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放松活动以缓解压力,同时注意饮食清淡,减少盐分摄入。
治疗效果如何呢?
经过一个月的调理,患者反馈手抖、头颤症状有改善,虽然还是抖,但不再像之前那样厉害。睡眠质量也有了提升,她能够更快入睡且睡眠质量更好。情绪方面,也感觉自己变得更加平静,不再像之前那样容易焦虑与紧张。在接下来的几个月里,田大夫继续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调整方剂,逐步巩固治疗效果。最终,在持续调理数月后,患者的震颤症状基本得到控制,生活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