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佛慈制药
中医药学历经千年的发展,留存了无数珍贵的中医方剂学著作。
《温病条辨》这部由清代医家吴鞠通(吴瑭)所著的经典著作,不仅在医学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更以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和实用价值,成为后世中医学者的必读之作。
什么是“温病”
温病学说作为中医学四大经典之一,其临床应用广泛,效果显著。
温病与伤寒相比较,虽然传变迅速,但也不是一开始就见里热证,而是存在着由表入里的发展过程。
一般起病急骤、传变较快;以发热为主症;易出现险恶症候;在病程中易耗伤津液。
在战国至晋唐时期,温病学并无专门的著作,
宋金元时期,温病与伤寒的区别得到了明确。
明清时期,温病学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这一时期温病学的标志性著作。
《温病条辨》
《温病条辨》全书共六卷,内容丰富,条理清晰。
其核心在于提出了“三焦辨证”理论。
将人体分为上、中、下三焦,系统地论述了温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
上焦篇:主要论述风温、温热、温疫等病证,强调“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即治疗上焦病变需用轻清之剂。
中焦篇:涉及中焦的温病及寒湿证,提出“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治疗中焦病变需平衡调理。
下焦篇:着重讨论下焦温病的证治,主张“治下焦如权,非重不沉”,治疗下焦病变需用重剂。
此外,书中还创制了许多至今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著名方剂,如银翘散、桑菊饮、安宫牛黄丸等,
安宫牛黄丸
我国传统药物中,安宫牛黄丸是最负盛名的急症用药之一,自古以来就有“救急症于即时,挽垂危于顷刻”的美誉。
《中国药典》对其功能主治有着详细的论述。
清热解毒,镇惊开窍。用于热病,邪入心包,高热惊厥,神昏谵语;中风昏迷及脑炎、脑膜炎、中毒性脑病、脑出血、败血症见上述证候者。
宫牛黄丸作为“温病三宝”之一,只适用于“热闭”,而忌用于“寒闭”和“脱证”。
安宫牛黄丸作为处方用药,因此患者一旦出现中风前兆,不要惊慌,及时拨打120,向医生转述病人情况,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或者急救。
(转自:佛慈制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