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牧羊
当曾经满心期待的新衣不再有特别的吸引力,丰盛的年夜饭也少了些令人垂涎的滋味,就连热闹的鞭炮声都变得稀疏,小时候过年时纯粹的喜悦与激动,似乎早已难以寻觅。
然而,人们对春节仪式感的追求其实从未消退。逛年俗集市、看非遗表演,重拾感受原汁原味的民俗活动的乐趣,成为了不少年轻人在走亲访友之外重视的春嬉重点。
△(图/《显微镜下的大明之丝绢案》)
不少想要沉浸式体验第一个非遗春节的年轻人,都将目光移向了徽州古城的所在地——歙县。早在明清时期,徽州府辖境包括今黄山市、绩溪县全境、婺源县大部分地区。如今,徽州也成为一种地方文化认同。
古徽州一府六县,各家各村都有独具特色的集体活动,总有一种新奇玩法值得体验。从挥舞的鱼灯,到每家每户案头必不可少的冻米糖,每一个在“徽州”身临其境的人或许都能更清晰地感受“年”最本初的意义。
根据中国旅行社协会和途牛旅行共同发布的《2025春节旅游消费趋势报告》分析,2024年春节申遗成功显著激发了人们对非遗民俗文化的热情。这个春节假期,传统文化游热度空前高涨。
曾是徽州府之所在的歙县,无疑保留着徽州春节习俗的精华部分。对徽州人来说,一比一复刻古早年味,从腊八节就开始了。从腊八到除夕的23天时间被称为“忙年”阶段,买新衣、办年货、贴春联,都要早早地开始置办起来。
给“忙年”开个好头的腊八粥,自然少不了一番准备。在广泛意义上的徽州地区,腊八粥的咸甜,关乎着那一口最正宗的年味。
△徽州咸腊八。(图/视觉中国)
其他地方的腊八粥多以甜味为主,主要依靠红枣、桂圆、冰糖等食材来调味。而徽州地区的腊八粥则会加入干豆角、火腿肉等食材,既有谷物的清香、豆类的绵软,又有干货的醇厚和动物油脂的咸香。咸腊八还因“朱元璋吃过八种蔬菜煮成的咸粥”这一传闻,在过去享有颇高地位。
人们通常会先盛上一大碗腊八粥,端到八仙桌上敬祖祭神,接着分给邻里乡亲品尝,最后才是自己享用。而当全家人欢聚一堂,喝着热气腾腾的腊八粥时,过年的气氛也就在谷物香气中被提上日程。
如果说腊八粥是人们用植物丰收来迎接新年的静态传统,那么热闹的杀年猪一定是当地最生猛的春节仪式感。
寒冬腊月之际,猪肉更易存放,因此杀年猪的活动一般都安排在此时进行。如果你正好在腊月到黟县、歙县的村落串门走亲戚,那么“蹭”上一桌杀猪饭,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徽州八大碗是徽州地区宴请宾客的传统菜肴。(图/《寻味安徽》)
徽州人历来重情感、讲道德,每到宰杀年猪时节,左邻右舍、亲朋好友都会按规矩相互宴请,今天东家请,明天西家聚。除了宴请德高望重的长辈,外来的客人来蹭饭,也能讨一个分享丰收喜悦的好彩头。
院子里架上一锅开水,年猪在鞭炮声中被赶出猪圈。有的人扯耳朵,有的人按头,有的人拽猪腿……在一阵嚎叫声中,两三百斤的生猪很快就变成了案板上一块块白花花的猪肉。
露天架起的锅灶边,厨师熟练地将猪肉变成红烧肉、粉蒸肉、冬笋炖咸肉、猪血汤等“杀猪菜”。刀勺乱响之间,年味就在眼前呈现。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800多年前,宋代词人辛弃疾《青玉案·元夕》一词,将元宵夜如鱼龙闹海一般的鱼形彩灯描绘得淋漓尽致。如今,这句诗词被当代人再度引用,用来描绘歙县嬉鱼灯会的热闹景象。
△夜幕降临,人们跟着鱼灯巡游队伍走动。(图/视觉中国)
据记载,徽州嬉鱼灯的传统从明朝建立时开始出现。位于深山的汪满田村民房多为木质,时常发生火灾。为祈求平安,每年正月,全村人便以鱼作为水的象征“兴鱼会嬉灯以剋火灾”,希望村子远离火灾,也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后来,这种有趣的活动逐渐演变成扎鱼灯、闹灯会的民俗。歙县瞻淇村的鱼灯队队长郑冬蛟在接受采访时提到,小时候过年没有其他娱乐活动,大家最期待的就是鱼灯。再加上“摸摸鱼头,万事不愁”等吉祥话,看鱼灯、与鱼灯互动便成为了年节之下最好的仪式感。
△打铁花与鱼灯非常适配。(图/视觉中国)
观赏鱼灯并无固定点位,乐趣在于“巡游”。锣鼓擂响,数十人抬着鱼灯,按宗族年岁排好队列,匾形灯和狮子开道,鲤鱼化龙灯走在前面。每盏鱼灯后皆有细锣细鼓助威,还有各色杂灯跟随,一路鞭炮齐鸣,鼓乐喧天。
跟着看似杂乱无章的巡游队伍不断游走,耳边充满了嬉笑鼓乐之声,定能将城市中的烦恼一并挥走。就算只是站在高处跟着鱼灯舞动,在火树银花间留下“人生照片”,也能收获几乎溢出屏幕的喜庆氛围。
△带着鱼灯看焰火,年味少不了。(图/视觉中国)
以前在各村庄中,几乎每家每户都传承着扎鱼灯的手艺,谁家的鱼灯大,谁家的鱼灯更好看,都是过节时的谈资。如今虽然会做鱼灯的人少了,但鱼灯和节庆剪不断的联系,仍能每年准时地敲响在外游子们心中对于归家的向往。
鱼灯巡游颇有“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的热闹辉煌,而宜动宜静的歙县乃至整个徽州地区,年味之浓厚都让人忍不住沉入其中。
徽派建筑的民居、祠堂,都少不了楹联。而每年春节,无论贫富,家家都有贴春联的习俗。甚至有人认为,只要看看家家户户门口的春联,就知道这个村子的文化水平。因此,就着古建筑前悬挂的大红灯笼,一道道匾额地看过去,也不失为静静体验徽州民俗的一场“文化之旅”。
△安徽黄山,宏村。(图/图虫创意)
除此之外,无论是在徽州古城跟随鱼灯巡游的轨迹四处漫步,在呈坎古村落感受徽州古村的古朴民风,还是到歙县看一场精彩绝伦的叠罗汉,我们都能体会到徽州人对于过年的热情。
用于“封岁”的年夜饭每家各有讲究,而精致、量大、寓意美好是共同的要求;每日拜神敬祖不能忘,才能护佑家族富足安康;到了大年三十,家家户户灯火通明,祈求家族“添丁兴旺”……
△徽州古城的舞草龙仪式。(图/视觉中国)
在“七山二水一分田”的古徽州,自古以来许多人十三四岁时就外出经商、学习,而每年难得回家团聚的日子,自然要过得更加热闹兴盛。因此,即便是在物质生活相对丰富的当下,人们骨子里对春节团聚的记忆从未减退。
无论过年的形式怎么变,这沿袭了几千年的春节习俗,始终是所有人心中最深刻的乡愁。
参考资料
[1]“善”年者,徽“粥” |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2]杀年猪、打年糕、熬制芝麻糖、冻米糖、送灶君、歙县人还知道多少徽州年俗?|歙县网
[3]就在徽州过大年 | 过黄山版春节 体验“非遗”般徽州年味 | 皖美冬日 |中新皖事微信公众号
[4]黟县杀猪饭,浓浓的年味 | 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
[5]徽州这条游了600年的“鱼”,究竟有多么神奇?|中安在线
[6]点亮鱼灯,年就不远了|央视新闻
编辑:曾宝气;校对:遇见;排版:彭圣婕
九行定制红包封面限时发放中
点击下方卡片前往九行Travel
回复关键词“蛇拿九稳”领取
“你心中的年味宝藏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