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文化思想,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中国年的独特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近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以“寻‘味’中国年”为主题,联动地方学习平台,面向全社会开展征文活动。
2月起,“今日闵行”微信公众号择优刊登征文作品,欢迎大家继续投稿,和大家分享你的春节故事~
(投稿请戳: )
春节,镌刻在时光里的温暖
魏梦陶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春节,这一中华民族的传统佳节,承载着千年的文化传承,凝聚着每一位中华儿女对家的眷恋。它像一首温情的乐章,奏响团聚的旋律;又似一幅绚丽的画卷,绘满幸福的色彩。在我的记忆里,春节是亲情的盛大团聚,是味蕾的奇妙旅行,更是心灵的温暖归依。
腊冬祈愿,年味初绽
春节是满心的热切期盼。刚踏入腊月,空气中便悄然弥漫起炸丸子的诱人香气,街头巷尾高高挂起的大红灯笼,像是在迫不及待地宣告春节的临近。我总会紧紧拉着父母的手,一头扎进热闹非凡的集市。熙熙攘攘的人群,此起彼伏的吆喝声,琳琅满目的年货,无一不让我兴奋得两眼放光。摊位上那一抹抹鲜艳的红,红春联、红福字、红鞭炮,仿佛是春节发出的热情邀请,将新年的氛围渲染得愈发浓烈。我在人群中欢快地穿梭,精心挑选着心仪的年画,满心欢喜地盼着除夕夜的到来。对春节的期待,在腊月的时光里慢慢发酵,成为记忆中最纯真的年味。
除夕新符,阖家欢忙
除夕那天一大早,全家就总动员起来。父亲和爷爷负责贴春联。爷爷站在梯子上,神情专注,一手稳稳按住春联,一手缓缓抚平褶皱,动作娴熟而认真。父亲则在下面仰着头,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声指挥:“左一点,再往上挪挪!”我也不甘示弱,在一旁递上福字,嘴里还念叨着:“福到啦,福到啦!”“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每一张春联、每一个福字,都是对新年的美好期许,它们带着喜庆的红色,贴满了家门,也贴满了我们对未来的憧憬,整个院子瞬间被这热烈的红色笼罩,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氛围。
与此同时,厨房成了母亲的“舞台”。母亲正在为年夜饭忙碌,那是一场充满烟火气的精彩表演。一道道美食在她的巧手下诞生,每一道都饱含着家的味道。最让人期待的,是那道金黄酥脆的糖醋鲤鱼。新鲜的鲤鱼洗净后,母亲在鱼身上均匀地划几刀,熟练地裹上面粉,随后放入热油中,“滋滋”的声响瞬间响起,鱼身逐渐变成诱人的金黄色,捞出控油。另起锅,放入适量白糖、醋、生抽和少许清水,小火熬至汤汁浓稠,像琥珀般透亮,再均匀浇在鱼身上。那酸甜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光是闻着就让人垂涎欲滴。在我们家乡,年夜饭上的鱼寓意着“年年有余”,这道菜承载着对来年富足生活的美好期许。
还有那寓意团圆的四喜丸子,猪肉肥瘦相间,母亲将其手工剁碎,加入葱姜末、鸡蛋、淀粉、生抽、料酒等调料,顺着一个方向用力搅拌均匀,随后团成大小均匀的丸子。放入锅中慢炸,炸至表面金黄,捞出控油。接着放入砂锅中,加入适量清水、老抽、冰糖等调料,小火慢炖。炖煮时,厨房里弥漫着醇厚的肉香,让人迫不及待想尝上一口。这丸子不仅是美味,更象征着家庭的团圆和美满。
华灯夜宴,情暖新春
夜幕降临,烟花在夜空中绽放,如梦幻的花朵,照亮了整个村庄。一家人围坐在摆满美食的桌前,桌上摆满了色香味俱佳的菜肴,糖醋鲤鱼金黄油亮,四喜丸子圆润饱满,还有热气腾腾的饺子、香气四溢的红烧肉……一家人举杯欢庆,一边吃着年夜饭,一边看着春晚。这时,爷爷被小品里的一个包袱逗得前仰后合,嘴里的茶水差点喷出来;年幼的堂弟笑得拍着桌子,眼睛眯成了一条缝;母亲则用手捂着嘴,肩膀微微颤抖,发出轻柔的笑声。那此起彼伏的笑声,仿佛是春节最动人的音符,在屋内不断回荡。
就在这一瞬间,时间仿佛定格。每个人脸上洋溢的笑容,饱含着亲情的温暖、团聚的喜悦,成为了永恒的画面。“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此刻,万里之外的游子都归家团聚,亲情在美食的陪伴下愈发浓厚,春节的温暖与幸福在心底蔓延。正如纪伯伦所说:“生命的意义,在于人与人的相互照亮。”春节,正是这样一个让家人相互照亮、温暖彼此的美好时刻。
新岁启封,福满山河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春节,它不仅是时间的更替,更是文化的传承,亲情的凝聚。它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停下脚步,回归家庭,感受亲情的温暖,领悟生活的真谛。在这蛇年新春,愿每一个家庭都能团团圆圆,愿我们的社会充满爱与温暖,愿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让我们带着春节的美好祝福,踏上新的征程,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
作者:魏梦陶
编辑:岳顺顺
初审:林心怡
复审:何婷婷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