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历年是中国少数民族藏族人民的传统节日之一,藏历新年与汉族的农历新年时间很接近,庆祝的方式也有不少相似的地方。

相传大约在公元前,西藏便出现了根据月亮圆缺及星辰转动来推算四季的“白玛”老妇历算法。每当春暖花开之际,人们便聚在雅砻亚桑举行庆祝新春的“亚桑节”,根据记载当时藏王布德恭嘉也会到附近神山转悠,这种活动逐渐形成了一种定期的庆祝活动,成为藏历年之始。

到了13世纪,在萨迦王朝统治年代,把元月一日定为新年之始,意为国王新年,从此藏历年正式成为西藏重要的传统节日。


在藏历新年期间表演的金刚法舞 | ©视觉中国

因此,藏历年是根据藏历推算出来的。从藏历元月一日开始,到十五日结束,持续15天,节藏历新年的节日活动洋溢着浓厚的宗教气氛,是一个娱神和娱人、庆祝和祈祷兼具的民族节日。

藏历新年的准备工作一般在前一年的十二月初就开始了。除购置吃喝玩乐的年货外,家家户户都要制作名叫“切玛”的五谷斗,即在绘有彩色花纹的木盒左右分别盛放炒麦粒和酥油拌成的糌粑,上面插上青稞穗和酥油塑制的彩花。还要用水浸泡一碗青稞种子,使其在新年时节长出一两寸长的青苗。“切玛”和麦苗供奉在神案正中,祈祷来年五谷丰登。


占卜舞 | ©视觉中国

和农历新年一样,“打扫房间”也是藏历新年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活动,正所谓辞旧迎新。

临近新年的时候,男人们忙着打扫庭院,家中女性大多会制作一种酥油炸成的面食“卡赛”,有耳朵形、蝴蝶形、条形、方形、圆形等各种形状,裹以砂糖,染上可食用的颜色,既是装饰神案的艺术品,又是款待客人的佳肴。“卡赛”的品种花色常常成为女主人勤劳、智慧和热情的象征,在节日里分外引人注目。


卡赛 | ©图虫:糖六七

旧年最后一个月的二十九日,人们把灶房打扫干净,在门窗上挂上新的帘布,屋里铺上新的卡垫,还要在打扫干净的灶房正中墙上或在房梁上用干面粉撒很多白粉点,叫“亚色”,并画上“八宝吉祥”图案。

傍晚,各家要吃面疙瘩“古突”。到了晚上则要举行“古朵甲”仪式。三十日把糖果等饮食摆在主房的佛龛前作为供品。还要在大门外用白土画上“卐”符号等图案,同时还要在灶前供一份“卡赛”等供品,以供奉灶神。


在藏历新年期间,喇嘛主持庆祝仪式 | ©视觉中国

初一早晨鸡叫头遍后,主妇们便起床到附近水源处背回第一桶净水。每家派人到山顶煨桑。与此同时,各家各户的桑炉里都腾起桑烟。主妇们回到家后把煮好的“观颠”送给正在熟睡的全家老幼喝,起床后大家一起吃“智土”。之后,全家穿上节日盛装到“竹素切玛”前,共同祝贺新年。


在众多过新年的国家中,尼泊尔可谓是个有点“年多”的国家。尼泊尔会庆祝很多歌新年,比如公历新年、塔鲁族新年、古荣新年、塔芒新年、藏历新年、纽瓦丽新年、佛历新年等等。

当然这是因为尼泊尔是一个民族和宗教很多元的国家,所以如果你想一次性体验亚洲众多新年的好玩之处,不妨在尼泊尔待上一段时间。


尼泊尔杜巴广场的鸽群 | ©图虫:feizhoumiao

尼泊尔新年是官方法定新年和节假日,源自于超日王历,在Baishak(超日王历中的一月)第一天,在公历中的日期每年都不相同,当然,尼泊尔新年的计年方法也不同,2023年是尼泊尔新年的2080年,整整比公历的时间多走了57个年头。


尼泊尔新年在街上等着庆祝的人们 | ©视觉中国

谷地内每个城市各有自己独特的庆祝新年的仪式,仪式中定会有神灵的参与。

在众多庆祝活动中,尼泊尔加德满都谷地的原住民纽瓦丽人是最为重视庆祝盛典的,这是他们一年一度的盛事。


人们围在寺庙战车旁祈求祝福 | ©视觉中国

根据神话,这个庆典的意义是“欢庆毒蛇之死”。这一天,加德满都谷地充满梦幻色彩的:战车巡城、锣鼓嚣天、黄粉弥漫、神灵交合、信徒自残、郊外野餐、家人团聚。巴德岗的新年庆典被又作Bisket Jatra,意思为“屠蛇庆典”。

因为在纽瓦丽语里,“Bi”是“蛇”的意思而“Syako”是屠杀的意思,两个组合在一起就成了“Bisket”,用以庆祝两条蛇妖被降服的故事。


投掷朱红色粉末和播放音乐来庆祝尼泊尔新年 | ©视觉中国

可以说,尼泊尔全部的节日元素都浓缩在这短短几天中,尼泊尔新年也不愧为所有节日中最丰富多彩的。


和其他国家的新年类似,孟加拉新年就是遵循孟加拉历1月1日的新年,也被称为'Pohela Boishakh',Poila意为'第一',Boishakh是孟加拉历法的第一个月,它也在公历的4~5月之间开始。

在历史归属上属于同源国的孟加拉国和印度的西孟加拉邦会同时庆祝这一节日。与我们的春季类似,这些地方的所有教育机关放假。由于传统财政年度始于这天,故商业、事业和店铺,特别是农村的市镇都启用新账目,预示着新年的开始。


孟加拉新年 | ©视觉中国

孟加拉新年可以追溯到1426年前,传说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国王的御用天文学家认为当时的历法与南亚次大陆的农业生产规律不相符,使得农民无法精确地根据历法播种,妨碍了收成,也妨碍了国家由此制定的农民赋税时间,因此,在伊斯兰教历法和印度教历法的基础上特别制定了孟加拉国历法,并将每年的4月14日定为孟历新年,而这一天也是一年中征税的第一天。

还有一种说法是,孟历新年直接来自于现在印度北部地区的光明节,这是一个庆祝丰收的古老节日,流传至孟加拉国地区并逐渐成为当地人的新年。


新年期间,孟加拉人往往举家出行前往街上庆祝 | ©视觉中国

这一天,孟加拉人民会举行各种活动,庆祝Bengali New Year的到来。孟加拉国人民和中国庆祝新年的方式大相径庭。中国人的传统是在家里一起吃饭打牌守岁,或者串亲戚,孟加拉人则是穿着民族盛装在街上逛上一天。

每年达卡大学艺术系的学生都会造几个花车,再做几个很有孟加拉风情的大面具,游行的人抬着推着或者举着,从路的这一头走到那一头,再从那一头走回来。孟加拉人都会穿上传统服饰区参加新年游行。201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这一庆祝活动由达卡大学美术学院组织,是人类的文化遗产。


达卡大学艺术系学生制作的游行花车 | ©视觉中国

在阿尔法纳图案的中心,他们放置一个装满水的陶器罐,覆盖着芒果叶,象征着家庭繁荣的一年。陶器罐并标有神圣的印度教红色和白色十字标志,这被认为是一个吉祥的标志。这是为了在来年为家庭带来好运和财富。人们也可以访问他们附近的河流,祈祷和洗澡。


越南是中南半岛上汉化程度最高的国家,其文化习俗基本与中国相邻的广西、云南类似。作为节日,越南也有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但在人们的心目中,一年中最盛大、最隆重的节日仍然是春节。


越南Ben Tre的Cho Lach花园里盛开着九重葛鼓村,准备在春节期间将鲜花运到市场销售 | ©图虫:CravenA

越南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使用农历的国家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全国过春节的国家之一。

按照传统的说法,春节的本意在于让百姓在一年的辛勤劳作之后,能有一段闲暇和宽松的时间同亲朋好友欢聚,享受一下丰收的喜悦,期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和中国的春节非常相似。而事实上,越南春节的时间和中国一样,但是风俗习惯却有所不同。


准备着新年庆祝的越南香火村 | ©图虫:tong2530

春节是越南民间最大也最热闹的传统节日。越南人把春节视为辞旧迎新的日子,一般从农历12月中旬开始办年货准备过年,历来越南春节不可少的要数鲜花、年粽、春联、爆竹了。


河内街上售卖的灯笼和春联 | ©视觉中国

越南人过春节最具民族特色的是年粽糯米饼。越南的年粽做法跟中国的粽子一样,不过是方形的,而且大得多,一般用200克糯米做成,中间包上200克猪肉和150克绿豆沙,外裹芭蕉叶。传说年粽象征大地,绿色显示生机勃勃,中间包裹的猪肉与绿豆沙则代表飞禽走兽、草木繁盛。


马来西亚是一个多元种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华人群体十分庞大,约占总人口的23%,春节作为华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自然在马来西亚得到了广泛庆祝。

19世纪至20世纪初,大量华人从福建、广东、海南等地移民到马来西亚谋生,也为当地带去了中华文化、语言和传统习俗。对于扎根于当地的华人来说,春节不仅是一个节日,更是他们对自己华人身份的认同和归属感的体现。


马来西亚槟城的客乐寺被数千盏新年灯笼照亮 | ©图虫:jibz

和中国一样,在马来西亚春节期间,人们会穿上新衣,到亲戚朋友家互贺新年,也会前往寺庙祈福,祈求新年顺遂平安。

街头、商场或者社区还会举行舞龙舞狮表演,在吉隆坡、槟城等华人较为聚集的城市,春节期间还会举办庙会,有各种传统小吃、手工艺品、民俗表演等,让人们充分感受到春节的热闹和喜庆。


马来西亚槟城,为庆祝春节围在街头观看舞狮的人们 | ©视觉中国

马来西亚的春节庆祝活动保留了中国的传统习俗,还融入了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比如“捞生”,也就是“捞鱼生”。


放置在祭坛上的“幸运菠萝” | ©视觉中国

大家围坐一堂,将各种可以生吃的鱼肉条为主食材,搭配腌姜丝和青红椒、西芹、红白萝卜丝及柚子肉等。将这些菜品预先排列在一个大圆盘上,然后洒上白芝麻、花生碎、五香粉及胡椒粉等各种调味料再淋上特制的酱汁,由一个人发号施令,大家就开始用筷子将大圆盘中的各式材料高高的夹起,一边夹高还要一边以广东话说:“捞起!捞起(捞喜)!捞到风生水起,一年好过一年!”

把鱼生盘中的材料夹得愈高,来年就会赚得越多,在新的一年更容易实现心愿。


朝鲜半岛深受中华文化熏陶,朝鲜半岛也以正月为岁首,年节时间也与中国相似。当地封建政权的发展也推动着朝鲜民族发展成型,旧时的朝鲜除了接纳中原年节习俗,还发展出了一些本土化习俗,如弹伽倻琴,吹洞箫,男女老少纵情歌舞,压跳板、拔河等。

而且朝鲜民族尚白,中国常见的红色春联到了韩国就变成了白色。


身着韩服,查看酱缸的韩国妇女 | ©视觉中国

除此之外,韩国人过春节将祭祀看作最为重要的事情,他们认为去世的家人只有春节才会回来,因此,他们会早早地起床,穿好韩服,准备祭祀祖先。祭祀的流程严格按照家谱排序,子孙们向祖先表达感激之情,并祈求祖先保佑一年的平安和健康。


为庆祝春节,首尔的寺庙早早便装饰上了灯笼 | ©图虫:decnui

农历正月初一是新的一年的开始,韩国人在当天要吃最具代表性的食物——年糕汤,称之为“岁馔”。

据说古代的韩国人崇尚太阳,各式各样的白色年糕就代表着太阳,正月初一早晨吃年糕汤就代表着迎接太阳的光明。吃年糕也意味着长了一岁,故年糕汤也被称为“添岁饼”


新年的夜晚也会出来玩乐的韩国人 | ©视觉中国

除此以外,在亚洲,华人移民非常多的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国家也有着非常盛大的庆祝中国农历春节的庆典。而泰国、缅甸、老挝、柬埔寨过的“新年”则是我们所熟悉的泼水节。泼水节一般也是在4月中旬前后,也是很多国际旅行者非常向往喜爱的节日。

在辛苦忙碌一年之后,终于迎来新年让我们交流汇聚,带着对未来的喜悦与期盼,世界各地的新年凝聚了中华文化与世界文化交融的印迹,也续写着属于中国人共同的群体记忆。

文/李闫

图/见文中标注

新媒体编辑/Tasia

文章部分内容来自《时尚旅游》2023年1&2月合刊,此处有删改。

长期征稿

后台私信“投稿”获取联系方式

社群添加

旅先森VX:LLxs0515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