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6日

《人民日报》刊发梅里斯达斡尔族区

传统非遗——打火球

一起来看


第一次打火球

■ 陶佳俊 黑龙江齐齐哈尔 中学生

伴随着嘹亮的号角声,一群身着传统服饰的达斡尔族青年手持特制火球棒,在火光与人群间矫健穿梭。“快传球!这边!”我灵活地避开人群,将燃烧旺盛的火球高高抛起,又稳稳接住。


陶佳俊

今年14岁的我,是达斡尔族人,来自梅里斯达斡尔族区卧牛吐达斡尔族镇地房子村,目前就读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二十八中学。小时候就经常听家里长辈聊起达斡尔族的乌钦、达绣、打火球等非遗文化。加之我本身就对体育运动充满热情,因此对达斡尔族传统体育项目——打火球尤为好奇。

这个假期,除了与家人团聚和复习功课以外,我还利用闲暇时间跟随长辈学习打火球。这种独特的球体源自桦树上自然硬化的白菌,外壳坚硬且内部中空,穿孔后注入松明,一经点燃便持续不熄,寓意着新的一年有更加红火的日子、更加美好的生活。爷爷告诉我,打火球不仅是达斡尔族世代相传的传统体育运动,更是我们民族记忆中一颗闪耀的文化明珠。

寒假期间,每当夕阳的余晖染红了大地,达斡尔族人迎新春最传统的运动项目——打火球就要拉开序幕。打火球的比赛规则简单而有趣,通常选择平坦的草地或村中开阔的街道作为场地,两端各设一个球门,两队人数相等即可,以进球多者为胜。尽管开始时我屡屡失误,但在长辈们的鼓励和指导下,我逐渐掌握了技巧,每一次成功击打都让我兴奋不已。

现在的我迫不及待地想回到学校,与同学们分享这段美好经历,并提议在班级内组织一次关于民族文化的主题班会,介绍打火球的历史与魅力。虽然学校没有合适的场地,但我们可以用曲棍球作为替代,模拟打火球的情境。等到下个假期,我希望能邀请同学们到我的家乡做客,亲身体验真正的打火球,近距离感受达斡尔族的热情与文化。

来源丨《人民日报》

编辑丨李 悦 校对丨李媛媛

责编丨陈佳玉 总编丨丛明辉

ad1 webp
ad2 webp
ad1 webp
ad2 we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