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原本以为它只是让人有勇气的鸡汤文,所以从没关注过。
如果你像我一样的想法,那么你一定要读一读这本书,这是一本被名字耽误的心理学书!
这本书用哲人和青年对话的形式,通过两人辩论解释阿德勒心理学和希腊哲学。是阿德勒个体心理学的入门书籍。
我现在只速读了一部分,但还是忍不住来分享,接下来我会精读加画思维导图和笔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下面是对我有感触的几点。
1我爱你,但与你无关
阿德勒认为每个人的课题都是分离又独特的。我怎么爱你,这是我的课题,而你要不要接受我的爱,这是你的课题。
每个人都守自己的本分,过自己的人生,就没那么多纠结和烦恼。
这是哲学家的境界吧,生活中很难做到。但是我们知道了有这种境界,可以向这个方向努力。比如不要打着“为你好”的名义,试图去改变对方,无论是亲人还是朋友。
2人并不是住在客观的世界,而是住在自己营造的主观世界里。
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你所看到的世界和别人看到的世界是完全不同的。
书中用井水举例:井水的温度常年在18℃,但我们夏天和冬天饮用的感觉却大不相同。对那时的你来说,井水的冷暖是不容否定的事实,然而井水自始至终都只是恒定温度而已。
所以,想要让世界变美好,只需要改变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态度。
之前文章分享过李笑来两个出国当船员的朋友就是最好的例子,你看到世界善的一面,那么世界也会给你呈现它的善;你看到世界恶的一面,世界也会让你如愿。
3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选择”的
阿德勒认为:再怎么“找原因”,也没法改变一个人
如果只关注过去找原因,用过去的原因来解释现在的“不幸”,那就会陷入“决定论”。
最终会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的现在甚至未来全部都由过去的事情所决定,而且根本无法改变。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任何经历本身并不是成功或者失败的原因。我们并非因为自身经历中的刺激——所谓的心理创伤——而痛苦,事实上我们会从经历中发现符合自己目的的因素。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你们身边有没有喜欢抱怨的人,ta会经常抱怨生活、抱怨爱人、抱怨孩子、抱怨同事等等,当你给ta可实施的建议时,ta会说:哎呀,你不知道我的情况……
ta不是在向你寻求建议,ta只是需要这样的不幸,甚至于这种“不幸”对ta来说是“有好处”的,生活一团糟,ta就有充分的理由:看,我就知道会这样。
所以,我们不要陷入“决定论”,把过去还给过去,我们现在开始行动,做更好的自己,那么未来,我们一定是更好的。
4所谓愤怒其实只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
书中哲人说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母亲和女儿在大声争吵。正在这时候,电话铃响了起来。
“喂喂?”慌忙拿起话筒的母亲的声音中依然带有一丝怒气。
但是,打电话的人是女儿学校的班主任。
意识到这一点后,母亲的语气马上变得彬彬有礼了。
就这样,母亲用客客气气的语气交谈了大约5分钟之后挂了电话,接着又勃然变色,开始训斥女儿。
所以这位母亲并不是因为怒不可遏而大发雷霆,她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了愤怒这种感情。
这个例子真的是我们自己生活的写照,尤其是在孩子身上,当我生气的时候可以问自己:我的愤怒真的只是因为这件事吗?还是我的愤怒,只是想威慑孩子,让ta听我的。
书中还提到对孩子的态度,不是把ta当成孩子一样对待,而是“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孩子”,尊重、理解。
5困扰我们的自卑感不是“客观性的事实”而是“主观性的解释”。
我们每个人多多少少都有自卑感,这是人类是社会性动物的天性使然。
但是我们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去选择。比如哲人拿自己155cm的身高为例,把自己的身高看成是优点还是缺点,这全凭自己主观决定。
我们无法改变客观事实,但可以任意改变主观解释。并且,我们都活在主观世界中。
BLES.MHQT.PRO
BMAP.YACI.PRO
BVFW.LMOB.PRO
BLHX.UMNB.PRO
BCUP.QRUT.PRO
BPQW.QKTD.PRO
BQZI.MPVF.PRO
BMVQ.KOWD.PRO
BNDR.TYNN.PRO
BACL.DVIV.PRO
BWZU.JQPE.PRO
BGTD.YQZF.PRO
BOHU.ZBAC.PRO
过去我们无法改变,未来却还是在我们自己手上的。我们想要过怎样的人生,是我们自己的选择。
善待这个世界,过好当下,做好自己的人生课题,我们会更淡然从容地生活。
这本书对我冲击很大,让我对阿德勒个体心理学有初步认识,告诉我:
爱是自由的,世界是主观的,不幸是选择的,愤怒是可控的,自卑是可变的。
这些观点不仅挑战了我对自我和世界的传统认知,也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生活哲学。
这本书提醒我们,无论过去如何,我们都有力量在此时此刻塑造自己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