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5日(大年初八),虹桥枢纽焕新启用的“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迎来了100多名来自五湖四海的党员。他们刚下了飞机火车,甚至都还没从虹桥枢纽出站就直接到了虹桥交通枢纽党群服务中心报到,真正实现了流动党员管理无缝衔接,让流动党员一踏入上海就找到组织、找到家。
首个来到“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报到的流动党员是来自温州的小邱,他乘坐沪苏湖高铁,时隔5年重返曾经的入党地上海。志愿者引导他完成报到流程时,胸前别着党员徽章的他,言语中满是珍惜与自豪,他激动地说:“这次来上海的首个打卡地,没想到是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心中有了回家的归属感。”
闵行地处枢纽之地,来自五湖四海的新兴领域群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们,在这里生活工作、奋斗拼搏,让这座城市生生不息、充满活力,但随之带来的流动党员管理也成了难点。为了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根据中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闵行区委组织部联合新虹街道党工委、地产虹桥党委,在虹桥交通枢纽核心位置,离流动党员最近的地方,打造了“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全面提升政治功能,提供一站式综合服务,以有形的载体实现有效的凝聚,让流动党员在踏入上海的第一时间,就能找得到组织、感受到温度,更好地发挥作用。
虹桥交通枢纽里的主要路口都有指示牌,东大厅树立的大幅公益广告引人瞩目。流动党员小张说,一下飞机就看到了流动党员第一站的指引,立刻赶过来报到了,还领取了一杯初心咖啡。
“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里设置了报到区,不仅在闵行,所有来沪的流动党员只需要扫一扫全市流动党员报到码都可以一码报到。来自河南郑州的刘先生居住在松江佘山,在七宝镇宝龙城从事IT行业,报到后,他在初心打卡区领取了2025年流动党员学习赋能包。他表示,没想到里面既有党员学习的资源,还有闵行的人文介绍,特别丰富。
报到之后,以闵行为例,各街镇(工业区)对应的基层党组织就会主动对接,在适合流动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工作地、生活地进行纳管,开展组织生活。开张首日,虹桥枢纽党群服务中心的组织生活室内,来自五湖四海的流动党员们正在这里开展“来沪流动党员第一课”即“城市的温度党课”第一讲,观看上海市第十六届党员教育电视片一等奖作品《巢》,聆听马桥镇新家党支部书记李建军做的分享等,与会的流动党员代表们也纷纷谈了感受。来自新虹的流动党员童女士,在虹桥枢纽做了多年的摆渡车相关服务工作。她分享说,这几天是返沪高峰期,昨晚自己工作到凌晨四点多,都是免费的志愿服务,目的就是为了让来沪人员一到上海就能感受到城市的温度。
除了规范开展组织生活之外,流动党员还可以通过各级党群服务阵地积极认领志愿服务项目、参与社区治理,更好发挥自己的作用。来自安徽的雷女士居住在古美路街道,从事规划设计相关工作。经志愿者介绍后,她表示将积极到所在网格的党群服务阵地看看,发挥专业知识,在城市更新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据悉,闵行区正着力打造“一轴两圈”的党群服务阵地矩阵,其中一轴就是贯穿南北的“城市温度党员教育轴”,两圈则指枢纽党建党群服务圈和大零号湾党群服务圈。“来沪流动党员第一站”就是其中第一个焕新出发的阵地,聚焦来沪奋斗打拼的新兴领域群体、新时代城市建设者管理者中的流动党员,打造一站式组织生活、旅客服务、就业指导等应用场景,成为上海闵行切实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的一项有力举措。此外,闵行区68个网格党群服务阵地,也都推出了流动党员报到专区,打造流动党员之家,引导流动党员到党群服务阵地报到、参加学习、发挥作用,让每一位流动党员成为流动的红旗,一起亮身份、亮承诺、亮行动,在担当服务中彰显新时代党员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