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年
浦东新区司法局对标国际先进水平
紧贴《打造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核心承载区实施方案》
持续推进多项制度创新
从优化营商环境到涉外法治建设
从推进依法行政到基层法治实践
聚力打造国际法律服务新高地
交出了一份实效显著、亮点纷呈的答卷
优化营商环境 打造法治化发展新高地
为发挥国际法律服务资源集聚效应,服务于国际经济和金融贸易、国际商事争议解决、新兴法律服务实践,区司法局多元布点发力。在陆家嘴,汇聚一批高端涉外法律服务机构;在世博,打造国际商事争议解决的特色高地;在临港,积极探索新兴法律服务实践,打造压力测试试验田。各区域协同联动,形成多元互补、各展其长、错位发展的良好格局。同时,作为物理集聚平台的浦东国际法律服务园也在世博正式落成。
作为全市护航企业“走出去”工作的试点区域,区司法局积极推动浦东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鼓励律所设海外分支机构,搭建出海企业与区内法律服务机构的长效对接平台及机制,实现“企业出海+涉外法律服务”对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法治同开放相伴而行,对外开放向前推进一步,涉外法治建设就要跟进一步。”浦东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黄爱武表示,“我们的中国企业、中国公民走到哪里,法律服务、法治保障就应该跟进到哪里,这是我们的目标。”
推进涉外法治建设 提升国际竞争力
在涉外法治建设方面,2024年区司法局继续走在前列。
通过设立中外律所联营办公室,推动了国际商事仲裁等一系列制度创新,提升了浦东在全球法治领域的竞争力。中外律所联营办公室可以发挥一站式提供跨境法律服务优势,特别是外方律所的全球网络资源,为中国企业提供国际仲裁、境外上市、跨境并购等更多高端法律服务,帮助中国企业在全球市场稳健前行。目前,已有8家中外律所联营办公室在浦东成立,均运转良好。
2024年,全国首例外方当事人申请在华临时仲裁案在浦东诞生,标志着临时仲裁制度在上海实质落地,是浦东制度型开放影响力不断提升、上海仲裁国际公信力不断增强的有力体现,彰显了引领区“王牌”担当。
“中国的企业,它本来可能要去伦敦开庭,成本高时间长,放在了上海以后,这方面成本相对来说就低了很多。”黄爱武说。
多方联动法治实践 创新机制提升获得感
2024年,区司法局与街镇联动的基层法治实践卓有成效,金桥镇、张江镇、花木街道、陆家嘴街道作为首批“浦东新区涉外普法示范窗口”在全区推广。
在行政争议化解机制上,区司法局与静安法院创新设立了全市首个“行政争议化解服务点”,有效提高了行政争议处理效率,提升了当事人的法治获得感。
展望2025年 继续推动法治建设深化改革
序启新程,再续华章。2025年,区司法局将继续深化法治建设,推动改革进程,为浦东引领区建设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
一是进一步深化制度型开放立法,逐步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法律服务标准和规则,营造透明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
二是进一步推进涉外法治建设,加速推进上海国际法律服务中心核心承载区建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法律服务生态圈。
三是进一步发力依法治区、法务协调、矫正帮扶、复议应诉、执法监督、普法治理、人民调解、法律援助等基层法治实践,为浦东改革开放创新发展、引领区建设、“五个中心”核心区建设提供坚强法治保障,用平安法治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消息来源:浦东新区融媒体中心、浦东新区司法局
法治浦东综合编辑